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读研后才明白, 导师对不同家境的学生, 很难做到“一视同仁”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选择读研的大学生人数也“水涨船高”,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些学生的家境特别好,有些学生的家境属于中等水平,还有一些学生,则来自于非常普通的家庭当中。

但是不管大家来自什么样的家庭,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那就是考上理想院校的研究生。虽然最后会有不少考生落榜,但是考研也是非常公平的,最后被录取的考生,也是来自各种各样家庭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其实来自于不同家庭的考生,彼此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复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学生被导师问及,来自什么地方,父母是做什么的,那么导师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呢?难道是有什么讲究吗?

来自不同家境的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其实来自不同家境的学生,会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作为导师,也是很有必要对学生有所了解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加顺利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家境好的学生,学习的条件可能会更好,但是在吃苦耐劳方面,估计就会稍微逊色于家境一般的学生了。

而家境好的学生,一般也会更加自信,而家境一般的学生,可能自尊心就会比较强,因此导师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语气,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家境好的学生,在读研期间,可能不会考虑费用的问题,但是家境一般的学生,费用很有可能会是他们非常在乎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因此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业,因此,作为导师,肯定是要有所了解的。

读研后才明白,导师对不同家境的学生,可能会“区别对待”,很难做到“一视同仁”

读研后才明白,对于不同家境的学生,导师可能会“区别对待”,一位导师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位导师当年读研的时候,家境就很一般,所以他在读研的过程当中,生活也会比较拮据,每个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但是他跟着导师做项目,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因此整个读研期间,也比较顺利。

所以他在成为了导师以后,就会比较注重关心学生的家境,能帮助他们的时候,肯定会尽量多帮助,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一把伞。”

因此,在读研期间,导师也会根据学生家境的不同,给他们分配不同的项目,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得到适合的项目,学业完成的水平也会比较高。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师对不同家境的学生“区别对待”的表现,不过仔细分析,也确实可以理解导师很难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因。

毕竟导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带领下顺利毕业,如果真的一视同仁,反而有可能不利于他们毕业了。

大部分的导师都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更好,希望大家可以对导师心存感恩,不要恶意揣测

有的时候,学生和导师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很有可能看待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学生有的时候,可能对导师的一些行为有所误会。

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导师,都是真心希望学生们可以变得更好的,因此作为学生,当自己对导师的行为感到不理解的时候,希望大家也不要去恶意揣测导师的心思。

应该对导师心存感恩,先按照导师的要求去做,也许做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导师的良苦用心了,大家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希望在做事之前,不要过于鲁莽,三思而后行,谨慎一些,总是不会有错的。

笔者有话说:

其实,导师对学生区别对待,也并不是恶意的,而是希望他们可以变得更好,看看学生们是否需要格外照顾,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以便于他们完成研究生的学业,所以也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在读研期间,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对待导师的教导,也应该虚心接受,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未来才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笔者希望,每一位导师,都能够招到心仪的学生,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遇到懂自己的导师,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顺利完成读研的任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