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高不就低。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上985、 211,不选其他学校,虽然说现在对985和211等不再热衷,但将来的就业形势和考研形势, 985和211学校仍然是硬指标,在不少高校和用人单位,在招收指标里明显标注:985和211学校优先。如果相同分数,第一志愿宁可志向高远,只要临近分数线,就可以直接搏一搏,冲一冲。
二、就远不就近。除了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的城市及省份,包括一些沿海城市考生,不少考生都选择大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大的省份的大学。北上广深等城市大学依然是热门首选。在作者孩子高中全高三年级前20名的孩子,18名选择了北京,2名选择了上海。不少考生认为,大学上的不仅仅是专业,文化氛围更为重要。
三、就本不就分。现在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在各地设立分校,但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本校和分校差距太大了,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研水平上的差距,虽然分校教舍可能更新,交通可能更加便利,食宿条件可能更好,学费可能更低。但在实践操作中,能上本校,不选分校成为众多考生的首选。
四、就热不就偏。在专业选择上,没有永远的热门,也没有永远的冷门专业,但有一点,名校的名专业,永远都不过时,不冷门。在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没有哪个专业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想通过哪个偏远冷门专业实现逆袭,可能性不大。
五、就一不就二。一要立足于第一志愿录取;二要了解高校对第二志愿的要求;三要知道平行志愿填报原则;四要知道征求志愿填报原则。确保第一志愿优先录取,要查询近五年来,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结合自己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的综合平均成绩,选择第一志愿院校。第一志愿不可盲目拔高,脱离实际,万变不离其宗,历年的高考分数是最佳参考。
六、就优不就贵。在院校选择上,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选择高校的学费及学制,是四年还是五年,是普通本科还是国际合作。特别是在疫情不太明朗的前提下,要慎重考虑国际合作校。家里没有良田百亩,牛羊过千的,尽量慎重考虑国际合作,根据往常年经验,国际合作学校一年的费用很少能低于20万的,这是指学费,虽然有些国际合作学校也是很不错的,但要考虑父母得卖多少牛羊还能供得起。
七、就稳不就险。志愿填报以提升录取率为第一原则,要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最前面的院校:冲一冲;接下来的院校:稳一稳;靠后的院校:保一保;最后的院校:垫一垫。以高考顺利为第一目标,只为成功率,不为冒险带来诸多不便。
八、就成不就专。不少考生,就一个目标,非哪个名校不上,宁可二战,也坚决不服从调剂,在这方面吃亏的还真不少,有的除了北大、清华,其他学校一律不考虑。但高考过程中会有诸多变化,除非你高考过700分,在志愿选择上还是有太多风险和变化,并且北大清华并不是所有专业都业内领先,其他学校的一些专业也可以国际一流,不能紧盯一个目标不会变通。
九、就上不就拼。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主流,不论你北大清华还是普通院校,不少在校生的第一选择是考研而非直接就业,第一学历虽然很重要,但很少有考生就拿着本科学历直接就业,大部分人把眼光直接盯上了下一步的考研和考博,只要你是金子,在哪个学校都可以继续深造,在哪个学校都可以再考北大清华的研究生甚至博士后,先上大学,毕竟青春有限,上了大学再考研,是不少学生的最佳选择,保研率、就业率都是可以参考的指标。
十、就业不就名。一切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想通过大学就直接扬名立万的,毕竟在少数,一切以就业为目标,有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直接保研保送出国的,但终究是少数,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前景。有些学校的本科就业率比研究生都高,有些普通院校的就业前景甚至高于名校。有些学校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如铁路、民航、海运等,有些985和211学校的就业方向就不太明朗,所以建议相关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就业为方向,科学选择专业,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