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村最富的人,一个月退休金3000元,一辈子无儿无女,每天生活费却只有一块钱,一年四季只吃红薯饭,靠捡垃圾维持自己的日常开支。村里的乡亲们称他为抠门的怪老头,然而30年来他倾其所有资助奖励学生2万多名,累计金额20万元。
眼前这个拿着锄头、戴着草帽的老人有些特殊,他叫蒋国珍,今年82岁。在罗坊镇蒋家村村民眼里,退休后的蒋国珍老师是一名抠门的神经病。带着好奇和疑问记者来到蒋国珍的住处,住处的门没锁,屋里也没有人。村里人说蒋老师舍不得用手机,想要找到他,直接去罗坊镇垃圾桶最多的地方就行。记者在罗坊镇一处垃圾桶旁看到单薄瘦弱的老人正在捡垃圾,当时的气温高达38度,蒋老师说这种矿泉水瓶一个可以卖七分钱,一天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70多个。
中午蒋老师回到自家的小院子,蒋老师是个极其抠门的人,一条毛巾剪成两块,用一个鸡蛋分三餐下饭,一年四季吃的都是红薯饭或者面条。蒋老师每天会给自己预留出的生活费是一块钱,他最喜欢吃的是鱼,但是因为价格贵,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了。吃过午饭后蒋老师在院子里整理着他要帮扶对象的资料,就在这时一个叫廖顺根的村民带着一包材料赶到了小院。
廖顺根的女儿廖红梅两岁就没了母亲,2005年廖红梅考上了江西教育学院,父女俩因为交不起学费准备放弃。就在开学前两天蒋国珍听到了这个消息,送去了6000元学费,接下来的几年蒋国珍一共资助了近25000元,帮助廖红梅完成学业,成绩优秀的廖红梅如今在深圳做了一名同声翻译。在农村很多人不理解蒋国珍老师的做法,他们认为有退休金拿来吃吃喝喝,帮助帮助自己的亲戚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但在有的人眼里蒋老师是个有情怀的人,蒋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坐在院子里的蒋老师讲起了他的故事。
1930年蒋国珍出生在新余市罗坊镇蒋家村,当时家里孩子多,如果光靠种地他是上不起学的,重视教育的父母决定将全家搬到县城打工种地供他上学。当蒋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光时眼睛都是亮的,蒋老师读了一个学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就跳级到三年级,小学读了三年就被中学录取,中学读了两年就被校长保送到师范学校。可惜的是蒋国珍只读了一年的师范学校,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这也许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和心结。
19岁的蒋国珍随后被安排在县机关参加工作,1953年因为很多地方缺少乡村教师,读过师范的蒋国珍被派到铜鼓县三都小学当代教。那个时候一个学校一个老师,又当老师,又当校长,又当工友。蒋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了解到一共有31个适龄孩子要入学,可是开学只来了21个,他去家访才知道这十个没来学校的孩子,是因为家里困难付不起学费。
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的讲台生涯被终止。1979年当他再次成为乡村教师时,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的蒋国珍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无比震惊的举动,他将补发给他的22年工资共计9600元一次性捐出,用于当地的教育事业。站在阔别了20多年的讲台上,和学生们天天在一起,蒋老师说那种快乐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遗憾的是,1983年原本打算再战十年的蒋国珍老师因病提前退休了。
30年的风雨岁月,有人曾给蒋老师计算过,他自主奖励过的学生2万多人,累计金额20多万元,超过了工资的总和,甚至连开荒种的所得的收入也被他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蒋老师原本住的是建于50年代的救护方,在一场连下几天的暴雨中冲垮了,这是当时那两间土方的影像,不到30平米的房子,一张老床一条破棉被,蒋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如今住的小院子是旁边下山桥小学专门用办公室为蒋老师改建的。
这天下午蒋老师要去镇上去给一个叫皮东东的学生汇款,皮东东在东华理工学院升大四,这几年的学费都是蒋老师资助的,从镇上回蒋家村刚好路过皮东东的家,来到皮东东的加后,皮东东的妈妈听说家里来了客人匆忙放下手里的农活赶回来。皮东东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窗户是用编织袋遮挡起来的,皮冬冬的爸爸腿部残疾,还在外地打工养家,妈妈患有尿毒症,靠借来的钱透析维持生活。
此时小编越发感受到蒋老师每学期为皮东东资助学费的意义,不但是帮助一个学生完成学业,也等于帮助了一个母亲,更是给曾经濒临绝望的一家人带去了希望。蒋老师用自己的一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希望,生而平凡的人民教师却做着伟大的事情。
对此,你怎么看?
——END——
点下关注,不迷路!
图片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