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觉得最刺眼的一个词也莫过于“啃老”。一般情况来讲,啃老就是指学生“家里蹲”。不努力学习也不找工作,花着父母的钱,不做正事的行为。
一般大学生可能认为这个词和自己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但实际上。如今的社会中,却有很多新型啃老族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啃老,而这些新型啃老族的主要成分就是大学毕业生。
新型啃老指的是:学生们以考研、考编甚至考公为借口闲在家,实际上却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这些考试中,一边花着父母的钱享乐,一边还让父母觉得自己很孝顺的行为,
而这一种新型啃老也是和传统意义的啃老一样是被很多学生谴责的,但如今却有一位复旦大学的教授提出了和大部分学生恰恰相反的观点,引起了网络热议。这个观点是什么呢?
新型啃老兴起之时,复旦大学教授却提出相反观点
最近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位复旦大学教授提出了一个让人诧异的观点,他认为毕业生应该先在家啃老三年。这一观点一经提出便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啃老本是一件不应该被提倡的事情,而作为复旦大学的教授,自身的影响力也自然超过大部分老师,他所提出的观点比起普通老师,更能够对大学毕业生们起到引导作用,那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偏颇的观点呢?
毕竟就新型啃老本身而言,大部分学生加入队伍的原因都是因为逃避社会,逃避社会中就业的恶劣形势。或者在工作中,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产生逃避心理。导致他们用考试等借口来蹲在家。
而这种逃避心理显然是不正当的,作为老师,应该帮助这些学生尽早消除这样的观点,而不是引导和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但复旦大学教授提出的这个观点,也是有自己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教授认为大学生在刚刚毕业的时候,都会对未来的工作感到迷茫。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将老师们糊弄学生用得“上大学任你玩儿”这句话当做名言贯彻到底,以至于在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缺漏。
而面对就业市场愈发苛刻的条件,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更加强大。不仅仅是社会带给学生们的压力,父母也会带给毕业生很大的压力。种种不安的情绪汇聚到一起,反而会加剧学生们的。恐慌情绪和逃避心理。
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带给学生们更加不良的后果,一部分学生因为压力过大,选择了逃避,从而进行新型啃老,而更多的学生则是为了满足家人亲戚或社会对他的期待,为了不变成啃老族,而病急乱投简历。
而这样的学生找到的工作,要么就是没有发展空间、专业不对口,甚至学生对工作的兴趣已经达到了负值。这样的工作既不会让学生提升能力,更对学生的心理是一种摧残,长远看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的。
因此这位复旦大学教授的意思是,鉴于如今的就业压力确实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学生们在毕业之后需要有一段缓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父母不应该给予学生们太多压力,让学生们可以在比较理智的情况下找到适合的工作。
但复旦大学教授所建议的啃老三年,也不是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完全休息,用上大学的方式继续躺平当一条咸鱼。而是要在毕业后的暂时恢复期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并依据此进行规划和自我提升,从而保证自己在最短期限内拿到合适的岗位。
也就是说复旦大学教授建议中的啃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啃老,也不是任由大学生一味索取,而放弃自我奋斗进取,变成真正的啃老族。而是要大学生在三年的时间中对自己进行打磨。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算是用短期的困顿来尽可能多解决长远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如果学生们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不断的考量对比试错,尽管收入比较堪忧,但却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晋升道路,那么三年之后的道路就会行走的比较顺畅。
但也不是完全不允许学生们进行考研或者考编考公,只是如今确实有很多学生将这些考试作为借口糊弄自己,糊弄父母。这些学生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自己是不是真正的热爱学术研究,想要考研,是不是真正的适合公务员岗位。
还是只是因为毕业期的迷茫和逃避心理,导致自己在无意中选择了盲从,早一点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够早一点为未来积攒更多的资本。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