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幼儿园或有变化? 建议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 缓解家长养育压力

近些年,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中小学中,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却没有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慧恩提出建议,不断加强对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要制定和完善、支持与鼓励心理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

心理课程教育设置的必要性

近些年,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尽管政府发布了“双减”政策,但家长为了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还是会为孩子报一些校外的课程班,这也形成了孩子心理的压力只增不减

据调查,我国学生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耐挫力差、焦虑、抑郁等众多外显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当家长看到学生身上有上述情绪或类似情绪产生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这是一种不爱学习的表现,而不会认为是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能看出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心理教育这一部分的态度是忽视的。

青少年接受心理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走入社会,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面对挫折时,也可以纾解内心的压力。

目前,我国市场竞争激烈,很容易给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可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使青少年拥有更健全的心理,也有利于青少年在社会中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一些年轻人并没有患病,但是由于心理作用,给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从而导致身体患病。

心理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和德智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心理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更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更乐观地去面对挫折,增强青少年的耐挫力,减少悲观情绪,提高青少年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很少看到学校会设置心理教育课程,首先是因为学校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的忽视;其次,受到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校都会多安排一些需要考试的课程,而像心理这种小科目就被忽视了。

其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很少选择到中小学去就业,大部分心理学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在国内继续升学或者出国,而少部分就业心理学毕业生也很少选择到中小学就业。这就导致中小学的心理课程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除师资力量不足外,心理教育课程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备。很多中小学学校里没有心理教室,也没有进行心理教育或心理辅导的教具。

在中小学中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和完善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要把健康心理素质状况和道德品质列入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系内,使学生同时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被边缘化

心理教育一直都是我国中小学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并没有提高心理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心理教育在中小学生的课程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

按国家要求,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但仍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一些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大多数学校也只是表面功夫,很少有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的学校。

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不只是减少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以及课外辅导班的负担,同时,也要减弱学生心里的负担。

学校在育才的同时,也要育人、育德,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地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建立健全完备的心理教育机制和教育体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实施好,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校内、校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青少年日常的学习。

今日话题:你认为应该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呢?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