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天才少年林嘉文: 上课老师叫他老师, 却在高考前从高楼一跃而下

少年天才林嘉文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作为知识分子家庭的林嘉文是幸运的,可以满足他一切学习的要求;同时他也是不幸的,灵魂的成长过于迅速导致意识和发育青黄不接,是他致命的因素。

说起林嘉文,赞誉声音不绝如缕,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爷爷奶奶,甚至姥爷都是教师。家人的影响让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如果没有互联网他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学霸。

在互联网触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观点,不知道哪一个思路激发了他的天才活性。虽然他有抑郁症。

但他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获得了救赎,十几岁就出版了两本历史书,而且被认为是具有深度研究价值,16岁就被他的历史老师尊称为老师,这不是客气或者开玩笑,这是真正的佩服。

可这样的人却在18岁时纵身一跃,没能挺过高考。

在大众眼里,这个天才可圈可点,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他的家庭教育,林嘉文的家庭通病就是看重学习,其他的根本无暇顾及。很多高才生的高分低能,没有生活能力等比比皆是。

林嘉文是个很早就达到高度智慧的人,这种人的感知极其丰富。那些孩子需要学习很久的人情练达在他眼里简直是一目了然,而且他的学习能力强大导致他对这些不屑一顾,这也造成了他悲剧人格。

在家里没有温暖,只能沉迷于历史,只有在那个虚幻的世界里他才如鱼得水,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病,在某个领域极其发达,其他方面弱不禁风。

而他享受这些不能自拔,造成恃才傲物的现象,可是自己并不觉得,因此和尘世脱节,如同现在的人类,身体跑得太快了,灵魂没有跟上。

成名之后的烦恼

林嘉文在历史方面的敏锐是件好事,可是消耗了他很大的精力。借助互联网他在学术上获得了成功,他在初中的时候就出版了一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出版社本能的想利用他的年龄做卖点扩大知名度。

林嘉文非常反感,后来又出版了一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这一次出版社没有顾及林嘉文的意见,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过誉之词扑面而来,严重的干扰了他的生活。

其实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各种利益性格的人,每个人都各取所需,学者需要争鸣,商人需要流量,林嘉文痛苦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工具,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天才的悲剧是失败的教育

目前中国文化呈断代现象,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几乎都是西方国家的体系,这种体系只关注学科成果,却没有德的滋润,也就是说阴阳失衡。可以了解一下那些高考状元,很多都是泯然众矣,上了大学很快就消失于人海中。

和历代神童或者天才相比,林嘉文的悲剧显然更让人悲伤,任何一个家庭为了孩子,父母都是含辛茹苦,可是父母没有感受到他的痛苦,不清楚他深陷抑郁症的痛苦。

如果不能因势利导,或者没有足够的福报,很难拥有这个孩子。林嘉文虽然聪明,可是这是一个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还不具备那个能力,因此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高楼一跃,简单明了。

在林嘉文的遗书里,几乎没有对家庭老师同学的美好感受,这个人世间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对于普通人,父母的平庸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是在林嘉文心里不是这样,他太聪明了,一眼就看到本质,以至于不屑去争辩。

最重要的是他看穿了将来的道路,都是他不想面对的,人与人之间的蝇营狗苟,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都会遇到的,普通孩子在迷茫中生长发育,安全度过这个危险期,好多人明知生活的艰难依然热爱生活。

一句话,林嘉文就是太明白了,如果说长大成人就是珍珠,那么前提是你必须忍受最初的那粒沙子。

林嘉文眼里不揉沙子,他非常痛苦,很多的艺术家有这方面的毛病,比如那些画家,作家,可是他们把这些情绪都沉浸在作品里,这样比较好,发泄到作品里,总比发泄到具体的人身上要环保。

有人说精神病院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天才,这是有道理的,只是人类党同伐异,用利益抹杀了这些天才的发育,我认为,如果林嘉文不死,他的结局就是精神病院。

不健全的人格

“西中教学楼内教师办公室靠走廊的门窗无不是人为地被用纸贴上或用柜子挡住,”“而学生教室却可以随时被人从窗户向里一览无余,”,“可叹很多老师从没意识到过他们这种不自重,用寡鲜廉耻评价毫不过分”,在他的遗书里,他这样写到,可以说这都是事实。

几乎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配置,大家用之而不觉。林嘉文不能忍受,然而水至清则无鱼,只要有人类就有分别心,否则哪来的婆娑世界,哪来的滚滚红尘。

“请给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像对江绪林一样,那种行为挺卑鄙的,愚昧地”他的遗书里充斥着这样的冷冰冰的言语。

在最后的时刻他进行了两次心理咨询,终究还是没能救得了自己。

对于他的朋友同学们他也极尽嘲讽,“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朋友二字用的是双引号,其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见他是多么的冷酷,表明了即使死也不会和他的同学们发生任何友情。

警钟长鸣

林嘉文的家庭可以说为了孩子教育做出了很多努力,虽然孩子聪明过人,可是其中的艰辛也是难以描述。然而,这样一个书香门第,教育却是失败的,这种失败非常彻底,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留下的是无尽的忧伤。

在林嘉文的遗书里对于父母都是埋怨,我们不知道林嘉文的父母,亲人,如何爱他,仅仅是通过他的遗书感觉到只言片语,应该说彼此都不快乐。孩子对家人不满,有点恨铁不成钢。

林嘉文的死应该警钟长鸣,中国教育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即使考不上大学,如果可以做到孝顺父母,有上进心,完全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

林嘉文已经离开,和他在世一样,每个人都难免被人褒贬,这就是人世间。尤其是天才,名人,你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坦然面对一切评论,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有一个天才的孩子是幸运的,但无论是否对社会有价值,只要善待他人,让父母颐养天年,那么他就完成了做人的规定动作。如果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那就是烧高香了,有这样子的孩子,父母是有福报的,对社会是有益的。

最后用苏轼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