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压民办、控信息、促均衡、保随迁, 教育部一份通知说了四件事

4月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通知,中小学新生入学工作,有了新的方向。这份《通知》,基本说了四件事:控制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规范学校收集家长信息;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平衡;保证随迁子女顺利入学。

这四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跟缪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一、压民办

在这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有一条是专门针对民办学校的。通俗点说,民办的初中和小学,必须优先招收自己所在县(区)的学生,不准跨设区的市招生,所以跨区域招生的情况会减少。民办高中跨区域招生的名额会进一步缩减,所以前几年的跨区域掐尖招生,推高升学率的情况,可能会被遏制。

从最近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规范民办教育的趋势,可以看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态度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改变。不少公参民性质的学校直接转为公办,民办高中的标杆——著名的衡水一中也改名成了泰华中学,与衡水中学脱钩。

二、控信息

《通知》强调,新生入学,该采集的信息,学校可以采集,没有必要的信息,学校不采集。上小学之前有什么样的教育经历,计划生育相关的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的证明等等材料,全部都要清理取消。学校不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反复让家长重复填报各种信息。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家长反映,自己提报给学校的信息,竟然被校外的教培机构知晓,有的机构直接打来电话营销,还报上了孩子的姓名和班级,信息准确无误。此外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家里有钱有势的孩子会被优待,自己家的孩子则会被区别对待。

三、促均衡

《通知》说,划片要科学,要相对均衡,推进片区和片区之间优质的教育资源大体均衡。换句话说,要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各片区的教育资源差距,尽量摊平一点。

不得不说,眼下各省,各市,各区的重点学校,都属于被另眼相看的香饽饽,不仅是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也是当地各级“话事人”眼中的香饽饽,只要重点学校一直存在,那就很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真正平衡。

四、保随迁

随迁子女的入学,一直都是个挺大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地区的学校要求随迁子女提供各种各样的入学证明材料,否则便拒绝让他们入学。也有不少地方对随迁子女的中考“区别对待”,有没有本地户口决定参考哪条分数线,如何进行录取。

《通知》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那些不合理的入学证明用材料要全面清理和取消,落实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

总体上看,这份《通知》的针对性非常强。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民办教育的控制问题,家长信息的采集问题,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个个都是大问题。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问题越大,存在的时间越长,往往就越难解决。文件归文件,执行归执行,文件的效力一定是有的,但执行的力度,有可能是彻彻底底的,也有可能是半推半就的;执行的效率,有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也有可能是拖拖沓沓的。

对这则《通知》,你怎么看?你对压民办、控信息、促均衡、保随迁有什么高见?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