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禹
日前,教育部和中宣部公布了2021年度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和中央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入选人员名单,其中,高校教师37人、中央新闻单位编辑记者26人。
看到此消息,很多人会纳闷,这个互聘交流计划什么来头?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该计划的源头。
2018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该计划一方面为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另一方面,编辑记者挂职高校,则可以有效提升其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从2021年度发布的名单来看,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32所部属大学的37名知名教师将到中央新闻单位进行挂职,而10个中央级媒体的26名编辑记者也将到上述部属大学挂职锻炼。
说到此,我们认识到这种互聘计划,实则就是我们经常呼吁的高校专业教师要有在媒体业界交流锻炼的经历,有利于深度了解新闻实务,知道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拉近学界与业界的距离。而编辑记者能有机会到高校交流,则对其拓宽视野,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递给更多学子,培养更多实践型、复合型人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想来,这也是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要义。
该计划旨在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同时,通过普遍开设新闻伦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专门课程,深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应信息社会深刻发展和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趋势,建设24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打造500门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增设20个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个新闻传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可以看到,该计划并不是突击式的拔高培养,而是希望通过润物无声般的培育,逐步提高学界和业界的交流频次、力度和深度,其主要目的,就是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人才,是该计划的核心要素。
那么,还是想多说一句,该计划不仅是“双千计划”,更是百年大计,需要真交流,真挂职,真融入,编辑记者到高校直接开课会有难度,但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与学子们面对面交流,传授新闻策划的实用性和原则。而高教教师到业界挂职,能够具体深入到基础岗位,从基础做起,才有对新闻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认知,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实践,实践出真理。
总之,希望有更多高校教师能够深入到业界锻炼,有更多编辑记者能够走上三尺讲台培养更多新闻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