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收割高校、压榨教授, 学术权威知网, 咋就这么霸道?

续订费用高达千万元,中国科学院宣布暂停与知网的14年合作。

学术垄断

知网是什么东西?

翟天临“博士”一句发问,曾掀开高校学术不端的遮羞布。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知网是每个本科生、研究生都逃不过的文献检索、查询平台,是国内文献收录最丰富、最著名的学术文献数据库。

一通介绍下来,你以为知网是知识储备丰富学术咖?

实际上它是只想割你韭菜的生意人。

针对个人用户,知网论文的收费标准是5毛一页,硕博论文则在7.5-9.5元/本不等。

一个本科毕业生,写一篇论文最少要参考下载10篇文献,一篇10页,加起来要花50块钱。

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900万,单本科生来说,知网一年就能挣4.5个亿。

学校不忍心学生花冤枉钱,所以会统一买下部分数据库。

但架不住知网涨价太高,学校实在买不起了。

连中国科学院都无法忍受千万元的费用,更别提其他高校了。

2013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40万涨到70万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服务费6年涨幅20%,宣布暂停使用知网

因涨价离谱,超出图书馆预算限额,连北京大学都发公告要停用知网

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停用知网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学校和学生。

高校“停用知网”事件,最终都以高校让步,恢复使用知网为结局。

知网凭啥这么硬气?

因为知网垄断了众多论文期刊独家版权和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

知网前身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掌握着最全面、最强大的知识库,是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成立最早的一批学术平台。

知网签下的期刊有8000余种,独家和唯一授权期刊达到2300余种,实现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90%以上,这是其他学术平台无法比拟的。

数据显示,知网2017年度营业收入达到9.7亿元,毛利率61.23%,2018年上半年,知网营业收入5亿元,毛利率58.83%,一年的营收就能超过10亿元。

原本是为了中国学术发展,没想到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从学术界那里获取的资源,被知网高价卖给学术人。

高校和期刊想获取资源,就必须交出作者的授权。

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也会被校方要求签订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知网。

知网不生产论文,只低价甚至免费搬运囤积论文,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无知网不论文”的认知,就很能说明知网的垄断地位。

天下学子苦知网久矣!

知识付费

知网一边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噱头收割用户韭菜,一边又白嫖着作者。

为何作者们不站出来反抗?

因为知网不仅学术垄断,还和学术评价挂钩。

例如高校教师的职称评比,会参考论文的影响因子,这些数据都要依赖知网。

学者也要吃饭生活,知网拿捏着人家的经济命脉,自然敢搞店大欺客。

一旦出来反抗起诉,现有作品不仅会被下架,还要担心未来作品该何去何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就发现自己 100 多篇的文章,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知网收录。

作为创作者没收到一分钱也就算了,下载自己的文章,还要另外给知网交钱。

于是赵教授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知网败诉之后,把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不再收录人家的文章了。

这不就是玩不起吗?

赵教授已经退休,敢于和知网硬碰硬。

那些还在职,还要评职称的学者教授,谁不得先考虑一下后果?

即使像赵教授这样维权成功,也要面临学术霸权,把你的文章全部下架。

美其名曰是知识付费,实际已经在走向知识垄断。

抛去论文写作,需要文献参考这类学术性创作的需要,社会对知识付费的兴趣越来越高昂。

愿意对知识花钱投资,体现出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

但事实上,很多人不是在为自己的智商税买单,就是陷入知识付费的陷阱。

在知识付费行业监管不完全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知识付费就是一种逐利的商业行为。

一门《前沿课·元宇宙6讲》的课程卖29.9元,上线10天卖了160万元。

李国庆在网上以9990 元的价格,卖他的商业计划书课程,美其名曰教你成为贾跃亭。

当知识和金钱利益挂钩,免不了会被资本腐蚀。

知网建立初衷是公益性的,为让学子们获取知识更加便利,打破学术围墙,推动教育发展。

如今,公益性的知识平台变成牟利工具,拥有资源优势的知网不再以知识传播为导向,而是利用一家独大的地位进行资源垄断、学术霸权。

怎对得起千千万万个为学术呕尽力血的学者?

曾有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说过:技术让知识越来越便宜,而垄断让价格越来越贵。

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该打着传播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幌子去牟利。

知识可以付费,但不能垄断。

倘若所有的学术平台都以盈利为目的搞知识传播,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贫家学子,哪里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用物质把知识与公众隔离,只会造成知识与财富的双重垄断。

2017年10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膨胀宇宙的属性》发布到剑桥大学开放获取数据库,供公众自由下载。

不到24小时,论文被下载近6万次,网站一度崩溃。

霍金为自己的行为给出了解释:

这不仅是我的研究,而是每一个伟大的、具有探索精神的研究。

对于任何人来说,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应该可以自由不受阻碍地访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