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工薪家长送女儿去“贵族学校”, 半年就后悔了, 那圈子你挤不进去

子女的培养,是当代很多家长都深为重视的问题。不过曾几何时,父母辈对生娃养娃的观念,跟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那时可能更多的家长,是一面“望子成龙”,一面又没有多少培养意识的。甚至可能因为不想在子女身上投入太多成本,让一些同学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或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令部分成年后自己组建家庭的人,意识到培养后代时,投入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有的家长,自己本身条件不算好,但愿意在学习上“砸钱”。

工薪家长送女儿去“贵族学校”,可半年后,家长和学生都后悔了

很多朋友看过《长江七号》,里面那位小学生的父亲,大概就是这样的典型。他自己在工地干活,赚的是辛苦钱。收入有限却基本全拿来供孩子去“贵族学校”。

在他的眼里,这样的学校意味着“最高级的教育”。其实在现实里,还真的有类似的情况。有位家长就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夫妻二人都来自很普通的家庭,自己学历也不高,却靠着勤奋和节俭攒下了些许积蓄。但家有学生以后,他们的目标远不是这样的标准。

他们深知因为学历不够、没有特长,在社会上的艰辛,又明白家长为子女争取教育资源是多么重要,于是决定咬咬牙让女儿去市内那所有名的私立小学。

相比公办学校或其他普通私立小学,这所硬件良好,教师队伍出色的学校,在当地人口中有“贵族学校”之称。不仅学费贵,学生家长们也多半“非富即贵”。

可是才半年,家长和女儿就都开始后悔了。原本学生得知自己可以去令人羡慕的学校,很开心。但读了一段时间却变得有点闷闷不乐。

学费只是“小钱”,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圈子你挤不进去

不要以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有时候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其实比家长更敏锐。女儿表示,自己很快就发现其他同学的吃穿用度,普遍比自己好。

比如鞋子、书包什么的,别人买几百块的太正常了,在他们眼里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中午是封闭管理,要在学校吃饭。食堂内虽然菜品丰盛,可价格不便宜。

看着其他同学随便挑着自己喜欢的披萨、意面,她却要考虑吃什么更划算。除了餐费,平时学校也会组织丰富有趣的校园活动,其中开销也不少。

加上同学们不少都是多才多艺,“烧钱”的兴趣班不可少。可对这个工薪家庭而言却感到越发吃力。这时他们才明白,学费还只是“小钱”,想跟其他学生步伐一致,后续要投入更多。

而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圈子”你挤不进去。他们在决定让女儿去那所小学的时候,也是觉得可以让她认识更多家境不错的同学,以后万一能成为自己的人脉,是很好的助力。

可家长想得太简单了,即使是学生之间,其实也会因为成长环境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圈子”。孩子吃穿和见识方面,跟他们差距明显的话,可能很难玩到一块。

这位母亲表示,根据女儿的描述,同学们倒也不会笑话她,只是保持着距离。就算她主动找别人玩,也总是因为聊的东西不同而感到自己格格不入。

“富养”未必是去私立学校,好的家庭氛围和对学生的肯定,更为可贵

家长表示,工薪层的自己当初非要送学生去那,也是抱着“富养”的理念。想不到如今她不仅没有因此更自信,反而因为自己难以真正融入同学而感到自卑。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把富养的概念理解错了,以为就是送他们去私立学校、报昂贵的兴趣班或者买名牌衣服。其实这些都不一定能培养出自信和优秀的学生。

对于条件有限的家庭,在保障学生基本生活条件后,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首先要理性地看待条件上的差距。

同时,我们需要保持对学生真诚的关爱,了解和体谅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压力。这样的培养意识下,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对自己的肯定,也会更加自信。

其实,精神上的“富养”,可能比花钱给他们转校或者补习,难度要更大。但笔者认为,决定一个学生毕业后发展潜力的,恰恰是性格和信心。

【今日话题】你觉得工薪层送子女去“贵族学校”合适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