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月薪招不到机械专业高校学生,说明了什么?企业该反思了。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这100个职业中,43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甚至有用人单位称,企业下狠心用1.4万月薪招聘高校毕业生,却招不到一个人。
2022年,我国将会有1076万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都将面临着就业问题,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工资低、就业难,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让很多高校学子对10多年的求学生涯进行了反思:期望与现实为何如此之大?
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跟多职位的紧急需求,另一方面是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有人也许会说,就业难是因为专业高度不够。确实,如果你属于专业领域的专业高技术人才,或者是985、211之类的热门高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太庞大了,大学毕业生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求职人员都是拔尖类的专业人才,拟或是社会正好需要的专业对口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只是普通人。
《中国经济周刊》在一篇名为《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学生早被其它厂二三十万年薪签走》的文章中介绍,一家企业去一家985大学招聘机械、液压专业学生,给出的月薪高达1.4万元,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专场招聘竟然无人问津,经了解,原来这所高校的毕业生早就被其他企业以年薪20多万、30多万提前签约锁定。
这家企业的招聘,有几个关键点:一是985高校;二是机械液压专业;三是月薪水平。这些标签结合起来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并不是企业1.4万元招不到专业学生,不是学生要求太高了,而是企业对招聘的学生要求太高了,你用高中毕业学生的薪资待遇去招聘博士毕业的人才,难怪招不到人。
对此,光明网评论员发文称:月薪1.4万招不到人,是来自市场的提醒。该文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最直接的体现,1.4万招不到985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说明这一群体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要远远高出企业给出的月薪1.4万元的价值。对这群中国高校拔尖的专业毕业生,1.4万元并不是真正的“高”薪,而是企业没有通过合理的薪酬给予这些高校毕业生应有的重视。
确实,企业所谓的1.4万元高薪招不到人,是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方面是学生嫌弃用人单位出“资”太低,另一方面是企业用人标准太高。如果企业愿意用这个薪资待遇走入更广大范围的普通高校,那结局也许会大不同。
市场决定结果,中国制造业早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转型后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在选择用工的时候,不能仅仅盯着985高校、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数量有限,而且他们更渴望去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锻炼成长,如果是普通的制造企业,想用1.4万元的“高”薪去纳才,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企业应该反思一下了。
第一、转变招工观念。
名牌高校并不全是“人才”,普通高校甚至是民办高校并不全是“庸才”,人才与庸才只是概率问题,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不差,虽然在学习深奥难懂的数学或者ABC很吃力,但在专业领域的实际操作水平却非常高,这样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既然文化课不行,那就在专业领域学习实操本领。有网友这样评价,企业非要到985和211高校去招聘,难怪招不到,去双非大学招工,结果就不一样了。
第二、提高专业人才待遇。
1.4万元,在很多人眼中确实属于高薪了,但是对于专业人才来说,人家压根看不上。再说了,1.4万元的薪资,也可能是个别岗位的要求,并不是企业的普遍薪资待遇,有实力的学生看不上企业,没有实力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又看不上。有网友说出了一段精辟话:能干1.4万工资活的人,企业给1.4万元肯定没人愿意去,起码也要给2万元以上。有专家认为,在德国、日本这些制造强国,技术工人非常吃香,大学生毕业找个大制造业的公司入职,当一个工匠型的技术型工人,那是工厂的一个宝。既然是活宝,那就需要更高的薪资待遇。
除了企业要改变照顾观念、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外,高校也需要在专业领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适度地调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及时调整高校专业,可以对某些专业扩招,某些专业压缩招生计划。
十四五规划指出: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人社部表示,我国正在为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即由低到高,在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的基础上,再增设首席技师。未来技术工人一定会像老中医一样,越老越值钱。
2022年将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如果企业还说招不到人,确实需要应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