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学生作文《我的偶像》写了一位超级网红, 老师: 别让网络毁了教育

身为家长,近年来会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在国家教育体制的推动下,“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了。

一、擅写作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虽然双减政策已然全面推行,对于学生和学业减负,正是逐渐推动下普及到以中小学为主的学龄段,但是查阅北上广双减后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一些省份的中考统高,甚至北京的高考卷子,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卷子的难度不降反升。

例如有一些人口密度大的高考大省,七、八年级语文考试的试卷,缩减了基础知识的题量,却大幅增加了阅读题的题量、增加阅读题的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大写作与小写作的分值。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调整方向下,“擅写作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习作的写作和练习,基本都是每个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重心,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里,殚精竭虑想尽各种习作主题练笔,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习作的提升,可以直接保证语文的较大分值。

作为辅修过教育心理学的资深的语文老师,只要透过学生们的文字的组织和表达,其实都能够看到和了解这个孩子内在的思想动态,了解这个孩子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二、习作《我的偶像》折射出学生追星观

所以老师在批改孩子的作文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被学生笔下流露出的童言稚语与单纯逗笑,也能看到世界与时代的变动下,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时也透过孩子的习作,看到过于令人感到沉重的社会现象。

老师以《我的偶像》为主题,让小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这正是最典型的能够看出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的主题。

三、时下“追星”是一个流行的话题

这名小学生得不到的《我的偶像》里走红,内容是一位当红流量明星,但也身陷“整容”与“离婚”甚至“出轨”的风波里,之所以成为这个小学生的偶像,只是单纯源于“漂亮、美丽、善良” ,一个三观还未成形的小学生,并未从明星偶像身上得到鼓舞的力量,却片面的心疼自己的偶像,句句都在维护自己心中的“爱豆”,这样的偶像,的确流于浅薄。

四、这又是一位单纯崇拜于“偶像”的颜值、外貌的小学生

流量明星弃斥、霸屏于当下的各路媒体中,其实从资讯的来源来说,单方面评价现在中、小学生主流趣味并不公允,作为社会的主流导向,什么样的“人”更应该成为被追随认可的“偶像”,学校、社会、主流媒体都应担纲更重要的价值导向。

如果学生在此类的作文,都注重于人物的外表,外在的颜值。透过这个价值观来看,会误导孩子过于注重外表,忽略内在的价值。如果父母与老师看到孩子有这样的倾向,更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与矫正。

五、这个孩子的偶像是一个网红的情感主播

爱豆与偶像。从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来说,是应该给学生树立和导以正确的信念取向的,孩子的学习之余,从追星的过程里,偶像的事迹能从中得到积极的引导,追星对于孩子也才是正确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学生的笔下,他的偶像是苏轼,我国古代的大才子,从文笔中可以看出,他对这才宋代大文豪才子的经历了解,对苏轼英才不遇的惋惜,说明他至少是看过相关的文史传记,对于那段历史与文豪的才华、生平有过一定了解,才会写出这些文字的,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只要能简单叙述出人物偶像的经历、准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一定会得到不错的作文分值的。

六、偶像的力量,老师家长需引导

贺知章的偶像是李白,甚至还给李白冠以“谪仙人”的尊称;李白的偶然是孟浩然,为此与孟浩然相约黄鹤楼送君广陵去,还发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嗟叹;

乐观旷达的苏轼是宋代的全民偶像,而他却独迷隐于南山下的陶渊明,评价他“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偶像从来不是现在的时代的产物,从偶像的身上看到正面的价值,汲取力量。因由偶像的传值导向传递,让自己也成为更好的自己。偶像的意义,或许便在于此。

适应“大语文时代“,试卷题型越来越灵活,对阅读理解,对文字的组织阐述能力要求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无论双减与否,学生都应该掌握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拿高分。通过拓展教材以外的阅读开阔眼界,才能更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字,写出中心思想积极正面、寓意深刻的作文,拿到语文高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