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实施“撤点并校”20年, 每天消失45所学校! 振兴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如果你现在去农村地区,你会发现,农村人口很少,并且在这少量的人口中,老人和孩子具多,很难看到年轻人。如果你现在去乡村学校,你会发现,乡村学校建设得很漂亮,但是偌大的校园里却没有几个学生,甚至在很多农村地区,曾经的乡村学校早已荒废,有的还沦为“养猪场”。

当前乡村学校现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与一项政策有关——“撤点并校”。你知道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撤点并校”政策的吗?这个政策是如何实施的?对现在的乡村教育有什么影响?

“撤点并校”的历史

“撤点并校”,指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为什么要“撤点并校”?

实施“撤点并校”, 主要是因为乡村学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学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低;另外,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师资浪费,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的现象大有存在。为了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国家于2001年正式实施“撤点并校”政策。国家在实施“撤点并校”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偏远学生上学难、过早的寄宿生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

“撤点并校”政策的改变!

为了减少“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从2012年开始,明确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对“撤点并校”采取谨慎的态度。甚至还有这样的政策,对于有必要恢复的乡村学校,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恢复。

“撤点并校”政策从大刀阔斧到谨慎收缩,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开始执行“撤点并校”时,学校不得不撤!国家对“撤点并校”采取收缩政策时,由于近些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农村人口流出问题,一些乡村学校因为没有学生不得不被撤掉。

“撤点并校”20年,每天消失45所小学!

如上图所示(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公开信息),“撤点并校”实施20年(从2001年到2020年),全国的小学校数从491273,减少到162601所。20年间,全国一共消失328672所小学,平均一年消失16433.6所,如果折算到每一天,在这20年时间里,平均一天消失45所小学。

如果你来自农村,当你回到家乡,发现当初的学校没有了,那么你曾经的母校就包含在上文的数字里。如果不实施“撤点并校”政策,乡村学校就不会消失了吗?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全国人口为141260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了48万人。

人们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儿减少,没有足够的生源,学校不得不消失。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自2010年以来,有16436万乡村人走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严重,这是乡村学校不得不消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振兴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家实施各种政策,以振兴乡村教育,但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却任重而道远。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国家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就是为了给乡村教育补充新鲜血液,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虽然近年来,国家给农村教师发放乡村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但是却根本不能留下年轻教师,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年龄在40岁以上土生土长的当地老师,乡村学校只是年轻教师的一个跳板,每一年秋季开始,乡村学校总会迎来一批新的年轻教师,也要送走一批刚刚上班几年的年轻教师,一来一走,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是农村孩子变成“练手工具”的无奈,教育质量提高谈何容易?

家庭条件允许或家长重视教育的农村学生,早就已经转到城市学校上学了,优质生源的流失,让乡村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优质生源流失——教学成绩差——优质生源流失”恶性循环形成后,想再改变难上加难。

曾经的乡村学校也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但是对于现在的乡村学校来说,想振兴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