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培双减绝对是伟大的决议:因为教培双减,对未来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都具备伟大意义。而伟大之处在于:当代家长的心态,需要教培双减来进行调整,而当代青少年的压力,需要教培双减来进行缓解。
1、当代家长的无奈
少年人总是有着一腔热血。其实这一点我本人理解。毕竟每个人都年轻过。很多少年人往往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长大后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理想和现实是需要妥协的。这就意味着,对于多数人来说,最起码是99%以上的人来说,都是普通人。最终的结果都是甘于平凡,都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养家糊口,度过自己短暂但又平淡的一生。
因此很多人到了30岁左右,都会变得淡然。少年时候的胸怀大志,也被视为中二年纪的少不经事。最终,也都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但是,一部分家长在接受了自己是普通人的同时,却坚决不接受自己的子女是一个普通人。记得曾经有个网民,对于子女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事实,一点不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说自己的子女是天纵英才,自己的子女如果不能上高中,就意味着,未来社会少了个大学教授,少了个改变世界的科学家。这个老大姐,给人一副患了失心疯的农村泼妇感觉。而这其实就是不甘于子女平凡、普通的典范。
其实现实很骨感:那就是不论你是否接受你的子女是否平凡和普通,你的子女最终也都必将归于平凡。这不是你愿意与否的事情,而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
2、教培双减的优势
其实不可否认:很多事情都要讲究天赋。尤其是读书这方面:比如很多企业老板,在商场上所向披靡,但是读书的时候成绩一塌糊涂。能够在商场上所向披靡的,那肯定不是笨人。但是,他的聪明,在学习上却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处。
而且,就说高考: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直接考上了清北这样的大学。而很多复读的考生——比如唐尚珺,生于1988年的他,从2009年参加高考到现在,也没有考上清华大学。这说明学习这种事情,天赋真的很重要。
在以往,很多高考考生通过题海战术,混进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资质不够,因此大学毕业后,成为了高分低能的群体。而有的考生因为没有题海战术,因此虽然天赋不错,但高考分数却无法考上重本。这导致了人才的浪费。
而教培双减的伟大之处在于:让考生们都各自放下外挂,通过天赋和努力的比拼,来绝对去向。而和教培双减配套的,自然是普职分流——对于有天赋的,可以选择在大学阶段接受学术型培养;对于天赋还可以的,但不适合科研的,进行应用型大学的培养。
对于读书不行,但动手能力强的,可以接受技术类型教育。
总之,不同的生源根据质量不同,进行不同的分配(是分配,不是选择),是适合社会长久发展的:毕竟,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家,需要管理人员,也需要技术工人、外卖小哥。而教培双减和普职分流,就是让不同的人,去从事匹配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家长认清现实很重要。不面对现实,吃亏的,永远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