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一晚上做8张卷子,第二天胡言乱语,小学生有必要盲目“刷题”吗

我家孩子数学不错,手底下也比较麻利,但是我很少叫他连续刷题。

因为我始终觉得,小学生的课程并不太难,而现在的孩子又很聪明,所以但凡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父母和老师只要适当点拨和讲解,扶着孩子趟过“险滩”,就足够了。

毕竟小学阶段的课程,重在认识理解,而非固化思维。

当然每个城市和县镇,都有一些私立性质的“应试学校”,想就读的孩子要考试,考进去以后还要分班。把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的孩子“分门别类”地区别对待,还美其名曰“因材施教”。

更糟糕的是,这些学校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应试和刷题。

我曾见过一个从孩子班上转到私立学校就读的同学,仅仅过了半年,就一副愁眉苦脸、生无可恋的感觉。

虽然家长始终形影不离地陪在身边,孩子背着十多斤的大书包坐在旁边,一副低眉顺目的样子,但蕴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一份倦怠和痛苦,却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从来都不提倡小学生刷题。

我经常给孩子说的是:

“小学的课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但你必须抓住白天最为关键的8个小时课堂时间,首先保证在课堂上听懂学会。”

的确,有很多家长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报补习班、请家庭教师,或是干脆自己撩起袖子亲自上阵,总以为只要花费了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投资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能得到提高,显然是太过于“天真”了。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白天在学校里不会听课、不愿听课,抓不住白天10小时的“黄金学习时间”,那么回到家里从吃完饭到睡觉前,就只剩极其有限的3、4个小时复习时间,你又如何能创造“逆袭”奇迹呢?

所以说,舍得逼迫孩子一晚上做8套卷子的家长,是真的无知和荒诞。

据报道,湖南有一个小学生,不知道是赶作业还是被家长“逼”的,一晚上连续做了8套试卷,第二天脑子都有些不正常了。

孩子一直在哆哆嗦嗦地胡言乱语:“我该干什么?”

这可把家长吓坏了,赶紧送孩子到医院,又是做脑电图,又是做头部核磁共振。 最后的检查结果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病症主要是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于常人,甚至有可能引发癫痫。

医生诊断,主要和孩子长时间精神疲惫有关。

由此可见,这个一晚上连写8张卷子的湖南小学生,估计长久以来都在承受远超同龄人的学习压力,这次只是因为8张试卷引发了脑炎。

可谁又知道,这孩子每天刷题目、做卷子的苦日子,究竟过了多久呢?

所以有些家长的“焦虑病”,真是得好好治一治。

从“衡水式备考”到“高考前鸡汤”,我们看过了太多除了吃饭睡觉都要拼命学习的建议。

比如有一条视频,口口声声说我们一天可以写完8套试卷,把3500个单词过两遍,背诵完50个知识点,还能做完300到选择题、200到填空题和50道大题,简直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在网文界,我也曾亲眼看到某大神一小时码字8000,8小时码字6万的“奇迹”,但是你必须承认:

努力这件事儿,也是有“幸存者偏差”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智力条件和空闲时间下,或许别人能踏实认真地看一整天书,但是轮到你自己,要么心情不好,要么状态不好,你可能一个字也不想动,一页书也不想读。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而特殊的个体。

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不管是哪一个孩子,都不适合将其他人“突破极限”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到孩子身上。

就拿刷题和做卷子来说,有些孩子可能在刷题中找到了乐趣,一天刷8套卷子也不过是咬咬牙的事情,但是对另一些心思沉重、顾虑重重的孩子来说,你让他做10道题、刷一套卷子,都是足以让其崩溃的要求。

更何况,这孩子只是个小学生,一晚上却要不情不愿地连做8套卷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双减政策”的落地告诉我们:

一味地引导孩子备考应试,将日常教学的目标与升学考试“挂钩”,无异于将孩子们推向坏情绪和负能量的“泥潭”。

如今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本来就很重。

虽然“双减政策”落地了,“延时服务”增加了,孩子们的在校时间变得更长,但是在任课老师的督促引导下,同学们可以更加高效和优质地完成家庭作业。

那么回到家里,本该是孩子们休息放松和拓展阅读的时间,如果家长还要在自我焦虑情绪的影响下,随意给孩子增加负担、布置任务,那么“双减”减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无从体现了。

归根到底,给孩子减负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更不是在耽误孩子的前途命运,而是要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然后尽可能地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实践和体验,而不是只会一味地埋头苦读,在考上大学的同时,却耽误了情绪性格、思维见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依我看,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晚上学懂一道题,掌握一类题型的思路和解法,而不是殚精竭虑地连做8套卷子,把脑子都给学坏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