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韩浩月寄来新作《文章之韵》,扉页题签:“一起逛书店,一起写文章,一起去远方”,不过,最近逛书店和去远方短期内很难实现了,只能“一起写文章”,我们持续进行的“村郊通信”专栏,就是疫情时代的一种文本尝试。
书中很多文章都曾拜读过,结集在一起读,又是另一番味道,文章和文章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不仅因为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而是那种气质、那种性格、那种气息都是相通的,熟悉的,作者写的时候也许不自觉,但流露于纸端就形成了独有的格局。
最惊喜的是读到第四辑“高考作文十讲”,这十篇大作可以说是全书最高光的部分,每一讲都是高考孩子们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何处理重大命题?”“作文写跑题了怎么办?”“如何引用名人名言?”“如何让作文首尾呼应”,以及“如何避免作文中的假话、套话和空话”等等,用中学生都能看懂的方式讲述出来,对每一位高中生,都有直接的效用。
如今的高中生,他们的知识储备足够,视野宽阔,见识也不一般,为什么还是会发愁作文呢?我想,主要还是缺乏写作的训练,对题材的理解,结构的认识和文字的把握。多年写作的人都深有感受,在写作之初需要借用和模仿一些写作的技巧,以求达到某种规范式的写作,而作文是最典型的范式写作,阅卷老师主要也是盯着那几种范式给分。只要超出这些范式,写得再好,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零分(但很多零分作文的确无比精彩)。
10多年来,韩浩月每年和高考生一起写作文,用自己一次次实践,让这些范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第三辑中,那些“被收录进语文试卷”的作品。其中,《麦浪的故事》《县城小书店》《从天而降的母亲》《关于老家》《阅读的红利》等等作品,我都曾拜读过。《阅读的红利》入选河南省2020年中学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这篇看似轻描淡写的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从中有所启发,会深刻地影响他们一生。比如说“阅读有点像在银行存款,今天存点儿,明天存点儿,这个月存一笔,下个月存一笔,但别老去盯着累积的数字,否则就是太在意结果而丢失了意义。”“阅读的红利不等于阅读功利,功利的阅读是没法造就人的气质的。”
在读书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非功利的阅读是多么可贵。今天,人们都在追求各种名人书单、干货,以及知识付费课程,听各种所谓大咖们在夸夸其谈,他们以为听了别人谈书,就像自己读了书一样。“阅读之前,没有真相”,所有的书只有自己“读”,才有意义。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