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人教版教材被批, 暴露出哪些问题? 看看70后的教材就知道了

这几天,人教版教材插画引起了不小争议,教育部也发布了通告,要求出版社进行整改,同时启动了追责问责的机制,究竟是谁的责任,还有待后期进一步查访。但编写教材者应当谨记,中国文化根系不可动摇,让中国的下一代明白这一点,正是他们的使命。

回想我上学时,教材的选文具有非常深邃的思维,对当时的学生甚至是他们以后的生活,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举例来说,给我印象深的社会历史题材的文章,有叶圣陶的《粜米》,文中写道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从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短短一句就将画面写得非常的生动形象,文章里提到的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还有同行公议约定的价格,打开了学生的新世界。不仅如此,它揭露了旧社会这个谷贱伤农的事实,而谷贱伤农实际上是由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盘剥造成的。

还有一篇特别喜欢的文章,叫做《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讲得是当时山西平陆县的61名民工发生了集体中毒,由于在当地找不到解毒的特效药,为了解救这61个人的生命,平陆县直接向中央求援,在中央的支持下,卫生部和人民空军联合配合,救援任务只用了8个小时,药品就随着空军的运-5飞机飞机直抵山西平陆,在深夜九点完成空投。

文章里这种万众一心营救危难的描述,让我第一次明白航空救援如此厉害,联想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现实意义,现在的灾难救援紧急情况的处置,从装备上从方法上跟当时对比,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运-9医疗救护飞机,不仅可以转运伤员,还可以进行紧急救命手术,全机配有4个功能区,此外,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首飞成功,不仅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还能实施水上救援。想到这一对比,就让人对现在的科技和国家力量心怀感激。

对于当时编写课文的人,我对他们仍然心存感激,在这些文章里植入了大量的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元素,在历史观,唯物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形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如今教材的选取上,我相信这仍然是标准,或者至少是标准之一。

我们固然需要让我们的受教育者去接受新时代的很多东西,但是,比新时代更久远的一些元素仍然不应丢弃,需要把最优秀的部分选取出来,让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

新中国从建国初期到今天这样一个历程,又是怎样走来的,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受教育者去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个认知基础,那么我们很多受教育者就有可能迷乱在世界的文化乱象中。

我们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根系,是不可能也永远无法背叛的一个根系,无论走到哪儿,这个文化认知不仅是自己带有的,而且也是别人对你的认知。

你对祖国了解多少?这是一个大的话题,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材的编写者,或者说,像我们做出版工作的人,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话题不断地去思索。这种选取是需要很巧妙的构思,它不是一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事实娓娓到来,让大家自己去认知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并且看到我们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