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人教事件”喜迎最终回, 中小学数字教材国标出炉, 家长拍手称快

一直以来,家长和学生对于教材都是信任的。因为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代手中的教材都不甚相同,虽然内容变动不多,但每一版的插画大不一样。

曾经在我们心中,这样的改变显露出的是教材设计的严谨性,以及教育部对于学生教材的重视,对教育的重视。但最近人教版教材引发的热议,却让这一想法变得岌岌可危。

饱受诟病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之中,有很多并不妥当的插图,审美方面也不符合美好预期,以至于多方人员道歉,家长们的怒火也没能平息,那么这件事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果呢?

人教社数学教材“翻车”,引发中小学生相关书目质疑浪潮

教育是国之大计,承载着国家未来的走向,也是数以亿计的国民最关心的事。因此,在教育方面,“家长们”显得有些谨小慎微,只要擦到边,无论是手游还是动画抑或小说,都不行。

家长们几乎屏蔽了一切“可疑”之物,但没想到偏偏是他们最放心的学校教材,成为了最大的“祸根”——“丑化国人”、“性暗示”、“消极引导”种种不良因素占了个遍。

这感觉对于家长们来说,仿佛置身狗血连续剧,为了奋勇杀敌,家长把孩子交给了保姆,并把他们牢牢保护在身后,一直苟到了最后两集,结果保姆邪魅一笑,给了家长一刀。

这种被信任的人背后捅刀的滋味太难受,以至于家长们直接“炸了”,无论教材、童书、绘本,还是字典这些曾经被深度信任的东西,都被家长们扫荡了个遍,结果发现了更多翻车。

比如这一名为《流汗啦!》的绘本中,擦汗这样一个可以简单表现的动作是这样描述的:两个小男孩抱着女孩的手臂,一边猛舔一边流着口水,还问女孩的汗是什么味道的。

且不论肤色问题造成的等级引导,这样的诠释方法本身,就是对孩子们行为的不良引导,而这样的图片,竟然出现在唯一一本能走出国门的幼儿读物上,其他的绘本,更是不敢想象。

不要因为觉得学生们年纪小,不会懂,但实际上正因为年纪小,所以学生们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才强,如果在这时受到了不良观念的引导,又怎样培养健康正直的人格呢?

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身处于这样的价值环境,国家的未来又如何保障呢?因此,在家长和众网友们的不断请愿之下,不仅人教社表示会“重画整改”,官方也传来了好消息。

人教事件迎来最终回,官方发布中小学数字教材国标

教材问题引来了诸多后续,让官方也不得不对教材方面的标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审视,在官方最新的消息中,公开发布了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标,并将于年底11月开始落实。

从标准制定思路方面,可以看出这次官方是下了心思的。尤其是第三条有这样的表述:“进行教材出版、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大范围调研,制定过程吸取各方意见。”

还有第四条:“进行必要的技术实践,确保教材标准中技术条例科学、可靠。”如果在实践之中真的能够按照思路进行,那么这次的国家标准落实后,教材质量将会有很大提升。

公开的国家标准包含三方面:《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规范》,而家长们最注重的,也就是质检方面了。

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国标中的质检更加严格,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只要有一点不合乎质量要求,就无法过关。人教事件最终以这样的结局落幕,家长们也能放心了。

不过也不要因为这次的事件,把关注的重心全部放在了教材上,学校的价值观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才是教材保障后,家长最应关注的。

写在最后

在人教事件收尾之际,很多大学生感慨:家长们终于举报对了一次。这样的话也揭示出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在教育中,哪些不应该被学生学习,而哪些举报是矫枉过正。

其实分辨的方式很简单,知识没有坏的,主要是看它是不是以坏的形式出现。

就像一些名著里的性描写,并不是恶意地描写,就没有问题。当一个知识是应该被正确认识的时候,那么早一点认识到,进行学习和接触,也并不是坏事。

但如果是人教和绘本这样,以带有邪恶暗示的描绘让学生们留下对性知识的初印象,那问题就非常大了。在本身没有形成正确观念时,学生很容易因为恶意引导而学坏。

但除了这次曝出的课本外,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坏形式知识包裹着学生们,广告、网页弹窗、小视频,家长没办法完全杜绝,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先一步进行教育,形成正确观念之后,才更不容易受到坏的引导。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