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中生进入大学,有哪些必须了解的东西?

每年6月,都是莘莘学子“鲤鱼跳龙门”的日子。

从万众高考到填报志愿,总有一个阶段,让你心潮“意难平”。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应该对理想院校和专业,做出怎样的选择;更必须决定自己的人生未来,究竟应该投身到科研学术,还是基层岗位。

否则,等到又勤学苦读了七八年,从高三学生进阶为名校硕博生以后,再跑到街道办、中小学校或协警岗位上从事着平凡而基础的工作,总难免有些可惜。

由此可见,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几乎完全取决于高考前的勤奋学习和高考后的关键选择。

那么等高中生进入大学以后,又有哪些必须知道的东西,甚至足以改变一个本科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呢?

第一,高中生进入大学阶段,拥有“挫败感”很正常。

这就和我们以往度过和跨越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期”一样,同学们得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落差中,接受越来越优秀的学生的超越。

直到大学,和聚拢在同一所大学的学霸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这里面可能有昔日的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和全县第一,甚至还有所在省市的高考状元。

正因为身边的同学越来越优秀,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相继出现被忽视和看淡的“挫败感”,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大学里的同学,没有中小学阶段的朋友那么单纯。

他们可以和你没心没肺地在一起分零食、吃火锅和打游戏,也可以和你形影不离地一起上自习、逛超市和看电影。但如果碰到牵涉彼此的利益争夺,那么“对不起”,大学同学之间睚眦必报、图穷匕见和争得不可开交的景象,真的是司空见惯。

从恋爱对象到投票选拔,再到奖学金和留校名额的争夺,莫不如此。

所以当高中生进入大学以后,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再单纯幼稚,而是要看清和想透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

这,才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

第三,进入大学以后,没必要勉强参加一些没意义的活动。

比如和好友闺蜜一起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吃饭自习,看上去同学间关系很好,自己在大学里不至于显得形单影只。

但实际上,将自己的生活“依附”于他人的选择,无形之中,会多出很多烦恼和困惑。

更有一些学生会选拔、老乡会见面和同学会联谊的“低价值集体活动”,或许能让一些在异地他乡上大学的同学,找到心灵和感情上的些许慰藉。

但是对于学业成绩、沟通能力和自我提升,起到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

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还不如将有限的大学时光,更多地放在学习深造、娱乐休息和读书游历上,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况且,大学才四年,在度过初入“象牙塔”的紧张羞涩以后,就要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考研、考公和求职,时间真的很紧张,经不起太多的消耗和折腾。

第四,大学里一定要学好英语,这是你拓宽阅历见识的关键。

尽管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但是在近代科学、人文和理念的体系上,年轻人还是应该尽可能多地涉猎和研习世界各国的文献著作。

最明显的是计算机行业,不管你立志成为一名设计师还是程序员,在从业期间最需要的就是孜孜不倦地“终身学习”。

如果不学习英语,你就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的前沿理念;

如果不擅长英语,你就无法在浩瀚繁杂的外语教材中汲取养分。

因此高中生进入大学,不仅需要顺利考过英语四六级,更要在所学专业的范畴内,更进一步地多搜集资料、研习外刊,才能为自己将来的职场事业,积蓄更多的力量和才能。

第五,高中生进入大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多读书、多实践。

尤其是在职场事业中,年轻人永远都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那么想要拓宽见识和提升认知,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书。

读书的价值,在于可以让我们在思考和生活中保持从容,让我们见识到自身局限以外的思想观念,更能显著提升一个人的谈吐气质和仪表修养。

此外作为大学生,00后年轻人还应该在校期间多参加校外实践和行业活动,为自己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和思维习惯。

而这些让你“与众不同”的提升和改变,或许就能让你在千万高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总之,高考不是读书的结束,大学才是学习的开始。

那些以为“考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的高三学生,恐怕要失望了。因为即便是高中生变成了大学生,你还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也只有懂得“终身学习”的年轻人,才能在生活和职场中,做一个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人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