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90年参加的高考。
很多年以后看高考的录取率曲线才知道,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是第一个录取率的最低点(4.8%),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年份录取率的最高点;而1991年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二个录取率的最低点(20.95%),原因是: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迅速增加,但那些年录取的人数增长缓慢。从1992年开始,高校扩招,录取率迅速提高。至2020年,录取率已超过80%。
因此,靠近1991年的1990年,高考很难考(录取率21.55%)。
其实,录取率还不能准确反映那时高考的难考。因为,1990年的高考适龄青年(简单地算1972年出生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复读的)为2250万人,录取61万人,全社会的录取率只有2.39%。而2020年的高考适龄青年(简单算2002年出生的人)1071万人,录取868万人,全社会的录取率达到81%。也就是说,1990年跟2020年的高考难度相比,要困难34倍。
原因很简单,因为2020年的孩子们,都能读高中的比例是65%,而1990年的孩子,能读高中的比例是11%。比如我那时的农村初中学校,能读高中的大概只有5%。
1990年的高考,因为大学包分配,考上与考不上,有天壤之别,老实说,那时还是有点紧张。高考前一天晚上,晚自习就坐不住了,跟同学上街去逛了一圈。因为是7月7日考试,天气很热,熄灯后睡到床上睡不着,起来冲了一下凉水,才睡着。
第二天早上,学校安排了不是考室的教室给我们照常早自习,但吃早餐时发现食堂的饭馊了。因为其他年级放假,食堂的工作人员没有预计到前一天晚上吃饭的人这么少,准备把剩 饭留给我们早上吃(那时早餐没有面食,都是米饭),不小心馊掉了。
那一年,商品经济还不发达,校内没有小卖部,去校外找吃的来不及了。于是,我们很多同学饿着肚子参加高考。可能有同学们要问,为什么父母不送饭?呵呵,评论区的大神回答比较好。
果然,第一门考的是语文,我出差错了。
我现在都还能非常熟练地背出我的考号,那时,怕对着准考证填考号填错,就记下了。
考号是没有填错,差错出在作文上。那一年的作文题是两姐妹去公园玩,一个说玫瑰花好看,一个被玫瑰花的刺扎了手,就说它坏。这本没有什么,但要求先写100字的作文描述过程,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问题出在那100字的描述文上。因为平时训练从来没有写一篇大作文,还另写一篇小作文的。
做到作文题时,我思考了一下,觉得100字的不好写,先写大作文。但写完大作文后,把小作文忘记了。直至前面全部检查完,才发现小作文没写。
一看时间,只剩3分钟了。马上血往上涌,满面通红,浑身发抖。
就在这3分钟的时间里,我用颤抖的手,一通胡写,把这100字的小作文给写完了。这小作文是10分,估计写的内容,能打3分就不错了。
虽然出师不利,但后面的考试并没有再出什么差错,发挥正常,特别是考数学时作出了英明的决定。7门功课,数学是我的唯一短腿,后面的大题,我基本做不出。为此,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前面容易的基础题,把每一道题都做正确,而后面的难题,看一看,觉得做不出就根本不理。
最后一门考生物,终考前30分钟,考室内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把试卷和草稿纸都吹得飞起来,严肃的考场突然乱了。这风也吹乱了我的心,等教室重新归于平静后,我却再也坐不住了,没有顾及老师“谁也不准提前交卷”的严令,故态复萌,忍不住提前交卷,解放去了。
然后就是放飞自我,去一个一个同学家里玩。相互对答案,等分数。
其实,高考前每个人都给自己定过位的,比如我,就怎么算,也能考上本科。因此,这一段时间,虽然有时估分乐观,有时重新估分又悲观,但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考不上。
出分的那天早上,父亲大早就告诉我,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分数线,一般本科是512分,重点本科是524分。
然后我骑着单车,去20公里外的学校等分数。
分数出来是很激动的,比我估计的要高,而且名次很好。出现失误的语文,还是全班第一名。
就这样,我从一名农村娃,成为了重点大学的天之骄子。
随后的20年,我走了几个单位,都是单位学历最高的。在人生中遇到困难,走投无路时,我就再找一个考试,考过去就行了。还没有遇到我一次考不过的考试。
而高文凭带给我的最大的好处是——充分的自信。我走到哪里都觉得我自己很优秀,随便干什么事,我都觉得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遇到各种委屈和挫折时,想想自己的高文凭,都能不治自愈,重新开心着。
但高学历、好文凭并不一定是好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成也文凭、败也文凭。
因为有好文凭,善于考试,我拥有金子般的敲门砖,能够很轻易地获得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于是,我对这些工作机会没有那么珍惜,觉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又因为随手一动,就能干得比很多人好,工作不太走心。同时,还觉得自己本来很优秀了,不需要获得什么地位,取得什么成就来证明自己。最重要是自视较高,不愿意阿谀上峰,只是低头拉车。而这个世界的本质在于,永远不缺人才,只缺奴才(这个道理,我20多岁就看到,但50岁时才明白)。
其实,就如龟兔赛跑一样,人与人之间天赋的距离,没有努力不努力的距离那么大。不努力争取的人,别人有一百种办法击败你。
因此,我虽然生活无忧,家庭美满,但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就。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没有这么高的文凭,自我实现的欲望会更强烈,工作会更努力,也就会更加热切地面对机会,也许成就会高一点。但也可能就无法获得这些工作机会。
最后一个假设是,如果我没考上大学,甚至初中时没考上高中(那时主要高中难考,考上高中再考大学是探囊取物),我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生活没有这么轻松,精神没有这么解放,社会地位没有这么高,但是,大概率会更有钱。
所以,以我个人的人生经历,30多年后再看高考,有所得,也有所失,但应该是得到的更多。
高考,是个好东西,它确实能改变你的人生。考生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