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写作中慎用括号(2): 由括号引出的写作理念

大家好!

昨天我举了一个括号被误用的场景,并分享了其中一种优化方案。今天我就在此基础上,聊一聊由括号问题衍生出来的好的写作理念。

从括号到写作理念

乍一看标题,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两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但我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想将其上升到“授人以渔”的高度。

当我们达到这一高度时,大家就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来,通过“括号”这一个点,我将其扩展到了应用文写作这一个面,让自己获得提升,这也是Meta烟中雯城号始终不变的初心。

从本质上来讲,标点符号只是信息的呈现选项之一,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所有标点符号都能得到正确使用的话,确实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要写好一篇应用文,实现最优呈现的话,我们绝对不能仅仅依靠标点符号,而是需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来,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还要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梳理出其所要传达的所有关键信息,然后再去想办法进行形式上的优化。

我们在撰写任何一篇应用类文章时,千万不要在未经任何思考的情况下便匆忙动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大概率是有问题的,不是信息出现遗漏或冗余,就是体验不佳,各类信息以杂乱无章的形式堆积在一起。

这样的话,读者极有可能会忽略重要信息,导致信息损失,从而降低信息传递的效能。

“先梳理,后写作”是一个好的写作理念,也是一个值得养成的写作习惯,我们先要对信息进行规划,完成“骨架”层面的定义,然后再以这些骨架为基础,补充相应的“血肉”。

我对于本通知的优化就是基于上述理念进行的,我也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所有文章中。

当我们需要发出一篇面向全体员工的通知时,务必要慎之又慎,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信息的梳理和确认之上,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减少信息冗余,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才可以开始对呈现形式进行优化。

在上述案例中,这一篇通知的发文目的非常明确,也就是招募企业内部的兼职核酸采样工作人员,目标读者同样很明确,也就是全体员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哪些信息是需要提供给员工,并作为他们选择是否报名志愿服务的决策依据。

基于这一思考,我罗列了一些关键信息,比如志愿者的准入资格、志愿者的服务周期、相关注意事项等。

这里我再补充一下,当我们完成了信息的梳理之后,我们一定需要提前与相关干系人进行确认,就像这篇通知中,原本是没有“女性优先”这一信息的,是干系人无意中想到后才进行补充的。

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因此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确认,特别是要主动询问干系人,将其原本未想到的信息提前挖掘出来,确保信息传递上的万无一失。

从这一点来看,“先梳理,后写作”的理念能够使我们将确认工作前移,从整篇通知写完提前到了信息梳理完成后的这一节点,此时的信息处在最为清晰和最为原始的状态,确认的效率也远远高于整篇通知完成后。

我们不妨将这一阶段看成是文档的“最小可行性模型”的实现阶段。

完成了关键信息的梳理和确认后,我们再进行后续的工作,我这里再举两个呈现上的例子。

更多呈现形式

在上一篇文章所分享的呈现形式中,我将信息以最为简单的“标题+对应内容”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里面只有一处增加了括号。

而在今天分享的这两种呈现形式中,我们同样看不到括号的身影,因为我们已经将关键信息彻底梳理了出来,同时,需要使用括号的补充信息和解释说明已经浮出了水面。

我们先来看看表格化呈现。

“各位同事,经集团争取,节后可在总部及某项目现场单独设置核酸检测点,但须在总部安排一名志愿者担任兼职采样员,详细信息如下:

这里的表格化呈现其实最接近于第一种方案的呈现,只不过表格又进一步减少了冗余信息,比如序号,或者其他标点符号。

我们再尝试使用另一种呈现方式,也就是路径图。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信息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信息之间是有时间上的先后联系的。

首先是当前的准备工作,该工作涉及招募方面的信息,比如志愿者的准入门槛,这时的时间节点便是报名时间截止前的时间;

到了正式的核酸采样阶段,我们便进入了新的时间节点,从第一次提供服务开始,直至常态化核酸检测结束,覆盖整个执行过程,这是一个未知的长时间节点。除此之外,需要提供每周采样周期供报名时参考;

到核酸采样工作结束时,这又是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也就是表彰志愿服务的阶段,这时候可以提供具体的表彰项目,以此反过来吸引员工踊跃报名。

基于上述这些思考,我初步设计了以下路径化的呈现形式:

希望这两个优化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启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