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

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他是康普顿教授的得意门生;他是中国诸多知名物理学家的领路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

1897年4月26日,在江西省高安市的一个小村庄里,吴有训便诞生于此。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的事情主要是母亲打理。吴有训的母亲非常善于勤俭持家, 平时对吴有训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1994年,7岁的吴有训到了上学的年纪,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为儿子长远计,母亲还是花钱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吴有训知识。吴有训也明白目前的良苦用心,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

之后的几年,吴有训先后到县城和省城求学。但不管到哪里学习,吴有训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1916年,吴有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并顺利地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求学期间,恰逢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到校任教,吴有训有幸成为了他的学生。由于胡先生留美期间主要是做X射线方面的研究,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第一次接触到了X射线,仿佛为吴有训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吴有训逐渐对X射线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胡先生的影响下,为了学到更前沿的科学知识,吴有训有了出国深造的念头,于是,便报名参加了官费留学的考试。并最终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官费留学的宝贵名额。

1922年,吴有训顺利步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校园学习。后来,吴有训成为了物理学家康普顿的研究生,跟随他继续从事X射线方面的研究。

当时,康普顿在学术界发表了康普顿效应的初稿,但由于缺乏普遍性的证明,一直饱受质疑。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了多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并将实验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有力地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和广泛适用性。正是在吴有训的实验成果帮助下,不久后康普顿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现代物理学史上,康普顿效应的发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成果。吴有训从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他从未将自己与康普顿相提并论。

1925年,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题目就叫“康普顿效应”。并顺利通过答辩,荣获了博士学位,鉴于吴有训的出色成绩,学校安排吴有训留校,担任助教老师。

1926年,经过了五年留美生涯的吴有训已经是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工作者,于是,他决定启程回国。在婉拒了导师的极力挽留后,吴有训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

1926年,归国后的吴有训先后在江西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担任老师。

1928年,吴有训受清华大学校长的邀请,到清华大学任教。教书期间,吴有训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还把他严谨和坚持的治学理念灌输给他的学生,正是他的言传身教,为中国物理学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像邓稼先、钱三强等著名的核物理专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9年,为了在国内进行X射线问题的研究,吴有训在清华大学建立了物理学实验室。这一举动开创了中国物理研究的先河。随后几年,吴有训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应。

1936年,鉴于吴有训在中国近代物理学上的重大贡献,他被推选为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同年4月,德国的一个科学研究院也将吴有训推举为该院院士,这在国内还是首例。

1950年,吴有训被推选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不久后,吴有训在考察了东北后,组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

1959年,已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吴有训,以团长身份带领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访东欧多国,考察并学习了他国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1977年11月30日,吴有训因突发疾病,在家中不治身亡。享年80岁。

回顾吴有训的一生,他一直努力践行着“严谨和坚持”的人生格言。在科研工作中,吴有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他把自己的科研理念言传身教给他的学生,常常告诫学生做科学研究并非坦途,要严谨,要坚持,这样才能出成果。这也是他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