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祭代灵6x。
今天的话题是学习。我将系统地解释“学习”里蕴藏的秘密。让大家对“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知道如何去学,学得更快、学得更高效。以及解锁自己深层的学习潜能。
本文将说明大脑工作方式和学习的关系。
大脑主要有两种模式和学习息息相关,一种叫做“吸收”,一种叫做“计算”。
“吸收”就是给大脑灌输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单纯的让大脑增加新的或重复的旧知识。这里提到“灌输”,说明这里是与“计算”无关,也就是不加思考,或者很少的思考。常见的吸收比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听人说话,看生活中的场景。这一步的作用在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第二阶段的“计算”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计算”就是在面对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时,利用第一阶段“吸收”储备的知识,进行加工,比较,联想,分析等复杂操作,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这里的问题大到航天飞机的材料、桥梁承重结构的设计,小到五一节什么时候开车回老家、小孩幼儿园读哪个学校,甚至是今晚吃什么。
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两个模式的关系。
两个高中同学,一起读了三年高中,努力程度差不多,最后一个考上清华,一个只考了二本。这说明两人在“吸收”阶段差不多,“计算”能力差别很大。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在天资聪明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即“计算”能力差不多时。城里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更强。这是“吸收”阶段差别较大的原因。
整个职业生涯水平差不多的篮球运动员,30岁的往往能“教训”20岁的,差在“吸收”。
30岁的底薪篮球运动员和22岁的顶薪篮球运动员,薪资差距如此之大,差在“计算”。
我们常说“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努力才能成功”。这句话有错吗?当然是对的。因为你如果只和自己比,一天学10个小时和一天学5个小时,肯定学10个小时更容易“成功”。因为都是针对你自己,“计算”能力没有太大差别,差距在于“吸收”。
还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你在任何领域付出的时间超过一万小时”,那么你在这个领域就会成功。这也强调的“吸收”。我们来算算。一天付出10小时,一万小时就是1000天,三年左右。
但是,有人对你说“最努力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用手指头想这句话也肯定是错的。我们平常人再努力跑步,能跑过博尔特吗?因为高中贪玩没有考上大学的“差生”,如果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能成为高考状元吗?有些复读了两三年的高中生,比正常高中生多读两三年高中,但为什么高考状元几乎都是只读了三年的“应届生”。
所以说,学习,两个部分,“吸收”是前提,但真正的差距在于“计算”。
如果说你的孩子很努力,但是成绩依旧不是很好。你给他报大量补习班,请家教,效果能好吗?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因为贪玩不爱学习导致成绩差,恭喜你,通过增加“吸收”时间,你孩子的成绩会有大幅提高。
有的同学喜欢记英语单词,记了上万个单词了,但是英语成绩依然没多大提高。那是因为重心全在“吸收”上,没有重视“计算”。也就是没有提高“加工”自己所“吸收”知识的能力。
我高中有个女同学,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但人特别努力,别人吃饭的时间她都在学。我感觉她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一个,但是最后高考只考了500分不到。班主任之前曾说:“你考得不好,但我无法指责你。因为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男同学,特别调皮,回家就约人上网打游戏,作业经常不写。最后考了600多分,当时我们班最大的黑马。
我个人不喜欢甚至不推崇高中拼命学的教育方式,因为重心全放在“吸收”上了。你要明白的是,所有高中生每天都学15个小时,和所有高中生每天都学10个小时。成绩好的还是那批人,成绩差的也还是那批人。无非就是高考录取线的高低有差异罢了。
那些所谓的天才、行业精英都是“计算”能力超强的。
我没说努力无用,再次强调一下,对于你个人而言,努力的你一定比躺平的你更加优秀。
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职业,“吸收”对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比如司机、厨师、医生。
这篇文章,主要让大家明白和学习息息相关的这两种大脑“模式”。以及强调“计算”模式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后面的文章我将为大家解析如何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对自己孩子的成绩非常关心,希望他们成绩能提高的家长们,一定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