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这才是你高考后真正的难题

今天高考结束。

恭喜又一批年轻的朋友,通过人生第一道关卡。

这大概是他们人生最后一次闭卷考试。

高考前 18 年,我们都在玩一场线性游戏,目的单一明确,有答案有攻略。

你从不担心方向和目标,随大流往前走就行。

但高考结束后,所有的确定和标准在这一刻都失效。

后来生活里的每一道题,都没有答案。

没人能真的告诉你,恋爱怎么谈、工作怎么找、孩子几岁生......

无论你闭卷时答得多好或多烂,你总会被生活时刻提醒——

高考之后,人生都是开卷题。

游戏开始升级,欢迎来到没地图、没规则、连标准都不固定的开放世界

你正在面临的“人生开卷题”是什么?

我特地和几位很擅长“答题”的朋友聊了聊,他们都是知乎上不同领域的资深答主:科学答主毕导,科技答主老石,和擅长亲子话题的Cecilia。

他们都跟我讲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道“开卷题”。

毕导的题目是:好成绩能指导你的一生吗?

在高考碰到超难理综的情况下,他考了 691 分,擦边上了清华大学化工系。

成绩专业第一,就是同班同学眼里的“学神”,稀里糊涂直了博。刚入学他就是导师眼里的宝贝疙瘩,逮谁跟谁说“这是我招进来的第一名”。

但,就这么一个被所有人理所当然期待的“高分选手”,突然不灵了。

毕导从没想过,前三年博士生活里,课题一个接一个受挫。

即便生活变成三点一线——宿舍、实验室、食堂,实验还是做不出来。

这种无措像答惯闭卷题,突然碰到开卷题,根本无从下手,怎么答都不对。

“导师以前跟人说我是他招来的第一名,结果什么也做不出来,你惭不惭愧?科研无非就靠聪明和勤奋,你勤奋做不出来,这不就是笨吗?”

照着文献重复不出来实验,做出来了数据又不稳定……他常常焦虑得睡不着觉,躺床上哭。

第一次遭遇开卷题的他,仿佛“武功尽废”,难过又有点颓丧。

要非说那阵子有什么开心事,大概是他把当辅导员、和生活里的故事写成段子,在朋友圈刷屏了。

“难喝饮料 top5 为啥这么难喝”等各种奇怪的课题被他一本正经地科普,成了拥有几千粉丝的“红人”。

有一回他研究“上厕所的时候如何压水花”——

“我弄清楚了水花的学术名称叫‘沃辛顿射流’后,一直想找到世界上还有没有类似的案例。

一天晚上,我在一本很厚的英文电子书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一个知识点:月球上的环形山,正是由于陨石撞击形成了沃辛顿射流后被固定下来的。

所以,环形山的形成和你上厕所时被水花溅到的底层原理竟然是统一的!

那一瞬间,我大为震撼,天上和地下两个毫不相关的想象被同一个规律支持,也许这就是科学的奇妙美感!”

对毕导来说,他“无法拍着胸膛说‘我喜欢做科研,我愿意一辈子做科研’”。

但做这些内容时,那种灵感迸发、熬到两点也要写完的感觉,想做逗比实验、怎么失败都要拼命把它做出来的感觉……喷薄而出的表达欲实在是太爽了。

高考后人生开卷题的好处是:不会再有人给你打分了,别管你答得多莫名其妙都可以。

其实,再好的成绩也很难为我们“保驾护航”。相反,“误入歧途”倒也可能是珍贵的。

这条路不仅给了毕导成就感和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让他和我们对成功或许多了一些不同维度的想象。

毕竟好成绩能给我们的,最多只是更游刃有余、融会贯通处理难题的底气。

闭卷题的高分玩家没办法一路通畅,那曾发挥失常的低起点玩家,还有机会扭转局势吗?

这问题没人比老石更适合回答。

他高考失利,比预期低了三四十分,第一志愿落选,直接掉到了一所二本院校的边缘专业,完全不在意料之中。

太难接受了,大部分同学去了 985、211,只有自己去了二本。他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学校,一向开朗的他变得自卑又敏感。

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结果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这次高考失败好像在这条路上加了个路障,逼着自己去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达到类似的终点。

他开始尝试各种解法——

缺少进实验室的机会,就在论坛里找资料自学;

想出国留学,那就出去实习攒经验;

在南安普顿读研,别人一年玩遍欧洲,他更多时候泡在图书馆,连伦敦都没去过几次。

回头想想,那一年挺辛苦的,但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许别人的起点会更顺利,但他的第一步迈得不理想,所以比别人更早思考人生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就这样拿了 first class,申到帝国理工的博士,留在英国顶尖的芯片公司做芯片研发,还开了个自媒体账号,分享和芯片相关的技术,积累了几十万粉丝。

好像当初不小心踏错的一步,早已经被弥补了,他追平甚至超出了高考失利前预估的理想人生。

而就在这弥补的过程里,他意外发现——

“好工作”和“好人生”的标准,不是只有钱和被别人评价“有出息”。

那条他曾抗拒过的弯路,反而给他带来“突破标准”也能成功的信心。

长大之后,我们就会明白,生命中根本没多少事是真的一锤子买卖。

没答好闭卷题的人,还有机会成为开卷考的强者。

说实话,老石高考失利的心情,我挺能理解的。

那种感觉像黄灯老师说,她教过的一个二本学生,形容自己是“工业废水”,自我价值压低的刺痛感确实扎心。

如果不在这种境况里拼死抵抗,大概率会被拖拽进更低的低谷。

但每一个低谷都不是结局的感觉,太好了。

变数中还附带各种惊慌或惊喜,我们好歹还能再挣扎一下。

我认识一个数次“沉入谷底”的女孩,知乎答主 Cecilia。

从小喜欢文学,但因为高中学校文科薄弱,不得已选择了理科;

考进人大,发现自己专业填报错误,从管理专业变成了经济专业;

毕业 4 年后,月薪 2w 升迁有望,却在 32 周因为宫缩差点早产,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

但每一次看起来好像“致命”的打击,对她来说都像是转身前的蓄势。

被迫学理?她没放弃热爱,成了人大历史上第一名辅修中文的理科生。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实习去环保大队,去抽查工厂排污,努力做“难但正确”的选择。

当了 5 年全职妈妈,又重新投身职场,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这些难题,砸到谁头上都有可能放弃,偏她答出了新花样。

没人知道,接下来的开卷题,面对的是雷区还是彩蛋,唯一肯定的是——

高考之后的人生不仅没有答案,甚至连题都可以自定义。

“比起当一个做题家,谁不会想做个出题人呢?”

你很难否认,从高考结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共享了它的同一种影响。

我们再也没办法拿着地图按图索骥,得靠自己去摸索方向。

它不再是一条通路,而是一个开放世界。

即便你是高分学霸,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前景,也很难在这场考试拿到满分;

或许你是低分学渣,看起来庸庸碌碌、毫无作为,也有机会逆风翻盘。

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要进行一次重建和利用,去夺回人生掌控权。

考试时长没有限制,你还有很多机会不断完善、论述,最终得到自己的答案。

你很难得到标准指导,当你选择某一条路时,也不确定如果做出其他选择,生活会不会更好。

更别在意社会给的标准答案,在你走到下一步之前,对错都很难说。

撰稿:陈小睡

设计:葵子 杏仁

素材:芯茹

附上几个你可能也正在面对的

人生开卷题快问快答

可以在评论区给出你的回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