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纪录片版《高考志愿专业填报指南》

高考填报志愿时,除了选择院校和城市,「专业」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项。判断一个专业的「好坏」,有各种评估数据做参考,但对于即将踏上自由之路的准青年们来说,什么专业最适合自己——而不仅仅是「就业前景好」——才是关键所在,但也是最令他们迷茫的。

纪录片《我是XX生》中对于「专业」有一个非常文艺的解读:「一个专业,认识世界的一个维度。」

撰稿|鲜 于

编辑|许 静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大约一周之后,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就要揭晓了。决定未来命运的时刻即将来临,而成绩并不是高考这根「独木桥」的全部,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专业同样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过来人说,专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它或许会成为伴随你后半生的事业。这话也对也不对,因为在漫长人生中,选择的机会还有很多。在任何年龄任何时刻,每个人都可以为了真正的兴趣而改变学习和职业方向。

但认真选专业的过程,也是人生规划的重要一步。

按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19年底,全国375所学校通过国家认证的本科专业有1679个。其中有一些是看了名字甚至是简介,也不清楚究竟学习什么内容的。

更别提诸如会计=做假账、计算机=当黑客、考古学=挖墓、物流管理=快递、土木工程=包工头、金融学=炒股卖保险……等等对大学专业的祖传误解了。

B站8集系列纪录片《我是XX生》,就以「不为人知的大学专业」为切入点,通过记录主人公的真实生活,普及冷门专业,堪称最真实的「志愿填报指南」。

「没有一个词能够代表这一代年轻人在专业选择上的多元性,干脆用‘XX(某某)’来替代,它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总制片人所说,「如果我们能让更年轻的孩子们看到,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选择,也许他们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不一样

一个不算恰当的比喻,大学就像个超市,学院好比货架,而专业就像商品,五花八门,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有些是要到做完选择之后,才能知晓。

《我是XX生》从策划到成片用了两年时间,集中拍摄了22所高校32个专业的两个学期,每个专业选择1到2位主人公,截取他/她们一个最动人的故事。每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8分钟左右。

其中有新兴的专业:小龙虾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电竞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有充满艺术感的专业:漫画专业、服装设计内衣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珠宝设计专业……

有深奥的专业: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海洋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

还有冷门的、不为人熟知的专业: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茶学专业(喝的茶)……

各式各样,形形色色,让人忍不住直呼:「哦,原来还有这种专业。」

「我们不一样」是整个系列纪录片的内核,打破刻板印象、坊间传闻是常规操作。

导演陈予涵认为,「专业第一,人是第二位,但是只有人才能赋予专业活力。在主人公的选择上,我们看重的是主人公对自己的专业有没有独到的认识,能不能做出自己的表达。」

很多男生都有一个电竞梦,畅想有一天得到伯乐点拨,最终站上赛事巅峰,靠打电竞成为人生赢家。所以中国传媒大学当初设立电竞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曾引发一波关注。

但胡一凡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你们想多了,电竞专业教的不是打电竞……他的职业方向,是赛事转播、赛事统筹。

同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厨师技校也大有不同,学生更不是个个美食高手——主人公芦红云天生酒精过敏,不会做饭,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能读到博士。

这个专业并不局限于「创造食物」,还包括现有食物成分研究、食品包装、加工运输等。在如何令食物「美味」之前,学生们关注的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何保证食物「安全、健康、有营养」。

大一新生陈泳岐申报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原因,是想能设计制作出自己的「高达」。进入大学才知道,机器人虽然有个「人」,但因为用途不同,大多数并不是人型,而且要真正设计出一台成功的机器人,不是漫画世界那么简单,而是自动化、机械、编程、数学等一系列学科都要学,同时需要从拧螺丝开始一步一步实践。

陈泳岐(左)自己都没想到,跟「大神」师兄学习的第一课,是拧螺丝……

至于天文系主要靠公式计算、地质学主要靠上山摸排、物理学靠「想象」等等……在整部系列片中显得是如此「正常」。

小龙虾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与大众想象略有出入的是,这个专业不是「经常」吃小龙虾,而是顿顿吃,并且是不同大厨做的百种口味小龙虾随便吃,吃到腻……

当然除了吃小龙虾、烹饪小龙虾,主人公喻大双和同学们还要学习一系列小龙虾养殖、运营甚至管理的课程。「穿上厨师服,我可以到厨房工作;换上西装,我还可以当管理者。」

为了能熟练剥虾,喻大双练习了两百多斤

其中最「颠覆」的,或许是第一集故事中的主人公万晨东,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读,学习内衣设计,是个长发飘飘的,汉子。

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男生选择这个专业。他们因为性别,承受着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却用对专业的热情和端正态度证明,卸下性别的包袱,男生不仅可以学习设计内衣这种「女生的专业」,也还可以做到优秀。

cosplay团团长,是万晨东(右一)的「副业」

年轻人的真实、热爱与执着,在《我是XX生》里被一一展现。他们正在用所见所学,塑造着更好的自己。

道路很长,世界很大

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是XX生》说:「一门专业,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维度。」这些专业赋予莘莘学子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为他们增加了新的人生意义。

学习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女孩蔡亦,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入殓师——她这一集的名字叫《我,真的猛士》——很多人不理解,但她依然坚持,希望自己可以做生命终极关怀的使者。

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材生郭庆锐,号召同学在炎热的夏天里,走上街头宣讲、表演手语舞蹈,只为唤起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关爱,让他们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

《我是XX生》导演陈予涵说:「他们很理性的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这个选择是在衡量自己的喜好,已经未来发展方向而做出的。」

《我是XX生》中的主人公还带着一点点年轻人的尖锐。

漫画专业的方思远,纪录片称他为「美术艺考道路上的堂 • 吉诃德」。第一次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某省重点大学,却在开学不久前一次学院画展后就申请了退学。因为那次学院画展的一等奖作品,画的是作者的教导主任。

大多数人会选择眼不见为净,亦或是向现实妥协,方思远则勇敢地选择保持自己的纯粹。这样的他,在漫画比赛没得奖后,拒绝上台跟评委合影。

「我想跟他们合照的时候,是站在同一个平面上。」方思远说。

「有一个定律是我们真实看到的:那些一直在努力学习,充满自信,并且对人生有明确规划,有理想追求,经常参与校园活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机会。」陈予涵导演在知乎的回答中写道,「我们的主人公多数来自学校或同学的推荐,甚至有毛遂自荐的。最终打动我们,被观众记住,是因为他们有活力,有自信。在谈到自己专业的时候,有很多想法和见解。并且不惧怕出镜,他们总是很坦然的面对我们,面对镜头。」

挑战冷门又如何

韩寒曾因一句「不要用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的专业」而走红网络。专业之所以称之为专业,就是因为每个专业都有自己艰深的一面。将这些专业集中在10分钟以内、由一两个人的最动人一件事来呈现,想法是好的,但总体来说难免有浮于表面的观感,好像「实习日记」或者「就业模拟」。

片中大部分少为人知的冷门专业,之所以冷门必然是有原因的,或是就业难度,或是就读难度,比如就业率百分之百、全国只有5所学校开设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但《我是XX生》呈现的,是这些专业相对吸引人、感动人的一面。

蔡亦在做遗体面容修复练习

经过学习、实践、比赛、学术研究,《我是XX生》的主人公们似乎一下子就都能接触到专业的核心内容,但显然填满绝大多数人求学时光的,是枯燥无味的基础课。

搭草棚保护发掘现场,几乎成了考古系的标配技能

如果只是想知道某个专业的存在,以及这个专业做什么、有什么特点,《我是XX生》算是合格的,做到了陈予涵所说的,「揭开陌生专业的面纱,客观呈现生活的正反两面,让观众看完后能够放下偏见、成见」。

但如果想靠刷一部纪录片,就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进而决定大学志愿,显然过于草率。因此,当下这段时间,高考学子们或许可以暂时放弃来之不易的悠闲时光,多读书,多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然后再做出决定。

专业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在拓宽眼界的基础上做选择,才是真正的遵从你内心。

道路很长,世界很大。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