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内容上,首先要加强艺术解剖常识与绘画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正确的造型意识,以逼真的造型为出发点,强化体块关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形体的联系,注重透视和艺术人体解剖学的讲解,将通识课的内容与绘画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造型意识。
学生的造型能力体现在理解和描绘形状的能力上,快速模型教学不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身体,而是机械地让学生在某个地方加深色彩,或者用线条描绘细节,让作品千人千面,毫无特色,并且明暗颜色与身体分离,让观者难以感受到内部骨骼和肌肉的相互渗透。为提高学生造型能力,教师应重视解剖通识课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将解剖学知识穿插在素描、石膏头像等课程中,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分解解剖形体,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类似几何体的基本形态和穿插关系来表达人体的体积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量是表达的基础,形状是将三维体积转换成二维平面,形成具有三维错觉的轮廓,明暗的轮廓和色调的表现取决于身体的变化。只有理解了身体,我们才能清楚地表达形式。在素描头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头、颈、肩的穿插关系入手,以头骨的突出节点为体形基础,从骨骼形象到皮肤外观,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外体转动的内因,从明暗技法的角度,通过铅笔线条、手指揉搓、纸巾擦拭等手法的结合,完成人物体量感的塑造。
其次,将造型原则的共性融入学生艺术感知的个性中。教师应以建模理论教学为基石,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原有写实、具象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将非具象造型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将艺术理论教学的普遍性与学生艺术个体的特殊性相结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原有造型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实现学生能力提升与艺术高考教学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采用小组教学法,引导创作风格相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讨论,比较艺术史中风格相近的艺术作品。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和创造,通过对精神内涵、技术、形式等方面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提高学生绘画和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最终让学生实现对造型材料的优化和艺术表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