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高考季,便会牵动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社会关注度也是其他事件难以匹敌的。因此,许多人都说高考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环节,高考与古代科举又有何区别呢?
作为古代书生与现代学生的头号人生大事,科举与高考之间又有何奥秘呢?
自隋朝以来,我国首开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们而言,这句话也依旧是适用的。
近日,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发布官方消息,将于6月24日、25日前后陆续开始公布今年的高考成绩,相信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而言,一定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不过在这里,小编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和付出已成为过去,不要被已经无法改变的结果过分左右了心情,甚至影响了身体。
言归正传,其实高考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若要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那确实还不够。据《清史》记载,凡科举中进士者,分列三甲,即一甲、二甲和三甲。一甲第一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郎,自然是风光无限,一甲第二名,被称为探花,一甲第三名,为榜眼。
《清史》记载,清朝年间,前后共有十几个皇帝当政,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状元者,共有114人。按当时的律例规定,科举殿试的前三甲直接进入中央翰林院,其余的进士则下方到各地方做官。
其中,状元郎将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为从六品,探花和榜眼则会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稍逊于状元。其他所有恩科进士,则一律外放到地方政府为官,相当于失去了留在中央的机会,理论上也不如前三名更容易被提拔。
在清朝前后共114名状元中,例如乾隆皇帝一朝的状元郎于敏中,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处首席大臣,可谓是当时“大清第一权臣”,而在那时,大名鼎鼎的和珅还尚未发迹。
可在状元中也不乏落魄者,如康熙年间有一个状元,名为戴有祺,可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候补知县罢了,从未担任过实职领导职位,抱憾终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考试都无法一考定终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高考只不过是我们接受教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罢了。只要我们看到这一点,便能以平常心对待即将出炉的高考成绩。
对于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而言,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继续奋斗,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