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谚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只要你肯坚持,总有一天会达到目标。可是每个人跟“罗马”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也许你努力奋斗一辈子,也不及有些同学的“起点”。特别是在拼资源、拼家长的条件下,学生们的“起跑线”真的相同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小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有模有样却被质疑:这是钱堆出来的
学习成绩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不过在这个时代,家长还是把考试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或者以为只要成绩好就等于有出息,那就有些“落伍”了。
虽说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一定难度,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起学生其他层面的培养。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同学们可能在忙着发展爱好。
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求,现在的兴趣班或私立学校,也想出了很多形式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普通的演讲班、艺术班、游学等方式,已经算不上新颖。
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流行起另一种形式,就是模拟“联合国”会议,简称“模联”。有人在网上分享了一些小学生参加活动的场面,看完叫人感慨。
首先,光是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就能感受到跟普通学生的差别。不仅西装革履,连领带、工作证等细节也很讲究。
而这些也并非“花架子”,同学们要用英语进行问答和辩论,既要口语流利,又要有足够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都是模仿真正的会议流程。
小学生做得有模有样,网友感慨着,现在的孩子真的很优秀;想到自己这个年龄时,还只想着糊弄完作业赶紧出去玩。可是这样的场面也引发了质疑。
很多家长表示:这还不是“靠钱堆出来的”,真的有必要吗?想锻炼学生的思维,穿着普通衣服、坐在普通教室,同样能提升。
笔者查了一下这种“模联”活动的费用,每次三五天时间,大概是2千元起;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同阶段都有对应的安排。
也有报名费用更贵的,有些机构可能是按照一个学期来收费,这样的话基本至少万元起步,条件太普通的家长确实难以接受。
花钱报“模联”活动有没有必要?一位老师的回答可谓精辟
在广东等地,这类形式的课外活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同学和家长的关注。很多条件普通,但比较重视子女培养的家长,也在纠结要不要给学生报名。
想要学生增长见识、拓宽人脉,跟家境优越的同学接触,可能会有益处。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直言:不介意投入这些培养成本的家庭,不会考虑这个;能够为此纠结的家长,其实也没必要非让孩子参加了。
首先,学生之间也有自己的“圈子”,家庭情况相差特别大的同学,共同语言也比较少。并不是说你让子女进贵族学校,或者报这类学习活动,就能融入人家。
相比之下,提高自己才是更务实的。其次,不同学生在培养思维和见识的层面,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家境太普通、成绩也没有出类拔萃,毕业后几乎很难有参加重大会议的时刻。
你不能说模拟“会议”的课外活动没意义,只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这类教育投入的回报效果很难达到家长的期望。
起点的不同决定了高度的差别,普通家长能为子女做些什么
或许很多条件普通的学生和家长,看完这样的画面会感到五味杂陈。不得不说,起点的不同,使得人们在未来达到的高度也有差异。
很多学生因为得到的资源非常有限,逐渐与其他同龄人拉开差距,或许这就是现实中的“参差”。我们这些能力普通的家长,又能为子女做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承认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带来的不同。有了这个前提,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只强调“努力”的家长。
其次,要意识到知识和学历的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靠良好的学习成绩为自己增加逆袭的机遇,其实是最普遍的方式。
就算大学毕业不等于能有体面的工作,这不表示学历缺乏意义。有学历没背景,总要胜过既没有背景又没有知识。
【话题】看了这些学生的“模联”场面,你有何感受?(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