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2022年我校全某某同学高考总分694分勇夺茂名市第一名。”6月26日,广东茂名某实验学校一则“高考喜报”在网上热传。同日,网传一份提醒函,点名批评这所实验学校炒作高分、高考喜报。记者从茂名市教育局证实,该局下发提醒函,对3所学校高考宣传进行点名通报。化州市教育局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
网传化州某实验学校的喜报
>>>疑考上后复读再考
3所学校的“全某某”是同一个人吗?
“我是在搜索看到的。”6月26日,茂名一位教育工作者传给记者茂名化州某实验学校一则“高考喜报”,内容显示“全某某同学高考总分694分勇夺茂名市第一。”
有网友质疑,“全某某”2020年高中毕业考上北大,2021年在湛江一所学校复读考上北大,2022年在化州这所学校复读,有网友称其借复读高考赚状元钱,“奖励金额已经累计200万。”
记者注意到,“全某某”的名字出现在2天前茂名化州某实验学校官微推送的招生简章中,称全同学以高考总分694分勇夺茂名市第一名(广东省第16名)。6月26日下午记者点击显示已被发布者删除。前述教育工作者表示:“已经打不开,估计删除了。”
记者查询,湛江当地媒体12个月前报道称,湛江某实验学校“全某某”被北大录取。2020年12月,河北衡水某实验学校公众号发布的《高三D部每周之星风采展》推文中,介绍该校高三“学习之星”全某某,称“阳光开朗,是他的风格,积极向上,是他的作风”。
记者注意到,上述涉及3所学校的“全某某”的名字完全一致。对此,有网友怀疑为同一人,如果是一个人,意味着“全某某”3次参加高考,在考上后又复读再考。
>>>学校发没发“高考喜报”
招生老师称暂时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6月26日,记者按照化州某实验学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联系学校,一位接听电话的男老师否认学校发了“高考喜报”。“我没有看到喜报,具体联系学校招生办吧。”
听到记者询问“全某某”高考的事情,“我这个号码现在不属于招办。”这位老师很快挂断电话。
记者随即拨通学校招办一位女老师的电话,求证“全某某”是否是该校学生,是否今年高考考了694分?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是的,我只知道北大从(我们学校)招了一个。他暂时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记者询问学校是否发了“高考喜报”,这位老师答复称“有发喜报”。对于,“全某某”之前是否参加过高考、被北大录取?这位女老师谨慎地表示:“可以打学校领导的电话,我只是负责招生的。”
6月27日,记者致电湛江某实验学校,询问2021年6月学校高考补习招生推文中宣传“全某某”被北大录取一事,负责招生的老师一听是打听“全某某”,请示领导,这位领导回复记者称:“不太清楚,你打档案室(电话)吧。”
记者联系另一位招生老师,对方表示:“我现在不在这个学校做事了,你联系新的号码。”记者继续联系,一位招生老师一听是了解“全某某”的高考情况,显得讳莫如深,答复称不太清楚,“我今天刚来上班。”
>>>“全国各地名师执教
50名文科补习生2020年优投率增幅1200%”
化州某实验学校公开的招生宣传中介绍,学校有江苏、河北、广东、哈尔滨等全国各地名师执教。
学校高补部创建于2018年,历经3年高考,成绩辉煌,2019年王某某同学喜获化州市高考总分第一名,被北大预约录取;2021年高考邓某某同学总分663分,荣获化州市复读生高考第一名。
学校宣传称2020年高考文科50名补习生中,2019年入校时,过一本线仅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高考放榜,有13人过优投线,优投率达26%! 优投率增幅达到惊人的1200%。
该校2022年高补部招生简章中提出优惠条件,其中高考600分以上就读我校者,费用全免;成绩优异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杂费全免,特别优秀者,补助面谈。
学校提出的鼓励措施是,以2023年高考成绩为依据,对考上清华、北大及985等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予丰厚的助学补助。
>>>教育局下发提醒函
有3所学校因高考宣传已被点名通报
制作“高考喜报”,宣传高分学生,以此作为招生的“卖点”是违规行为。教育部曾多次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
记者注意到,网传一份提醒函显示,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招生办,据群众举报,有3所学校擅自炒作“高分屏蔽生”“高考喜报”,顶风违纪,在一定范围产生不良影响,为严肃招生工作宣传纪律,现对有关事项提醒。
这份网传提醒函提及的3所学校中,就有化州某实验学校。
6月27日,记者从茂名市教育局证实,这份网传提醒函的确是市教育局所发。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不允许做“高考喜报”的宣传,“我们前两天发了提醒函,对3所学校高考宣传的情况都已经做了点名。”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市教育局要求停止类似宣传,对于“全某某”高分被北大录取一事,“应该是招生办进行核实。”,其所在的科室不掌握相关情况。
6月27日,化州市教育局回应媒体称,目前化州市教育局已经了解到网传的有关情况,相关部门已经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后续会通过官方途径通报。
截至记者发稿前,对于“全某某”是否为同一人,以及网友质疑“全某某”多次复读借高考赚钱,暂未得到教育局、校方和其本人的确认。
>>>别让高分复读成“生意”
用复读高分生来打造办学业绩是短视
“在此事件中,如果查证‘全某某’就是同一人,那他就可能属于反复参加高考的‘考霸’。”事件引发教育学者熊丙奇的关注。他评论指出,近年来,高分复读现象引人注目,除了考生本身想考出更高分数进名校之外,就在于一些民办学校、复读机构推波助澜,用高额奖学金吸引高分生反复复读,导致有的考生成为高考“考霸”。
熊丙奇认为,用复读高分生打造学校的办学业绩,是短视的急功近利,同时也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助推唯分数论。教育评价改革应把高分复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检验指标,避免出现高考“考霸”现象,甚至是让“职业考生”成了一门“生意”。
>>>需调查复读介入情况
如篡改往届生身份或其他资料获考试资格
应当取消入学资格
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指出,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确认为作弊。
该《办法》第11条明确规定,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的相应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和其入学资格,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
赵良善表示,现在只是网友质疑,还不确定“全某某”就是一个人,期待官方回应公众关切。
“本事件中假如‘全某某’是同一人,篡改往届生身份或其他资料而获得考试资格,应当取消其入学资格。”赵良善表示,值得商榷的是单凭全某某个人无法完成篡改相关考试资格,需进一步调查相关行政人员及复读学校介入情况。
如经调查,相关行政人员及复读学校篡改相关资料,或者有公职人员参与且收了好处,轻则面临党纪政纪处分,重则面临刑事责任,或涉嫌伪造、编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或涉嫌行贿罪、受贿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