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网上有消息称广西南宁多所学校使用水果来比喻高考分数,引发关注。其中一张图片称,今年学校的芒果树收成极好,成熟芒果共有1320个,600克以上有100多个,高三应届班的顾某某摘到一只净重696克的芒果,是今年钦州城区水果市场的果王,京城两大水果商已经闻讯前来抢购。(据6月27日贵州2频道“百姓关注”栏目)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不用解释都能意会。网络上流传出来的类似图片还有多张,除了芒果,喜报还有桃子、鱼苗等。诸如“今年全校捕鱼的效果非常好,一批次捕获的鱼苗有1200多条,二批次捕获的有336条,总捕获率达90%以上,其中600克以上的鱼193条,某某同学为‘理’鱼王,某某同学为‘文’鱼王”“有36个芒果个头、甜度非常好,有望可以进京”。
应该说,与常见的高考喜报相比,这样的文案还是有点新意,比喻形象生动,有一定的喜感,能俘获人心。所以,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适当发布一下高考成绩也未尝不可,可以满足家长的知情权。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市场,因为高考成绩各方关心,不仅是学生家长关心学校的升学情况,以为孩子择校做参考,就是一些高校也热衷于追捧状元,抢在第一时间联系高分考生,为学校招生掐尖。
但水果喜报再怎么“暗度陈仓”,也是在变相发布高考成绩。由于高考分数背后有利益,某些中学炒作这类信息可显示“政绩”,以吸引优秀生源。商家也可以来蹭热度,争抢状元的光环。有关方面三令五申,不得炒作状元,为“状元热”降温。水果喜报的创意,说是别出心裁,也是为打擦边球,从明示变为暗示。
虽然一些地方有规定:不制作散发所谓的“高考喜报”,严禁公布、宣传、炒作或变相公布、宣传、炒作各级“高考状元”、高分率和高分学生。但变相宣传、花式宣传仍层出不穷。从“考得比较好的两个学生”到“果王”的表述,就是以变通的方式宣传状元。
看上去充满喜感的水果喜报,却又不是简单地暗喻高考成绩,还暗藏竞争的“锋芒”。诸如“含糖量600克以上的大桃超过一半,特优率和特优总量均比东岸的三大园明显领先,吸引未名湖畔和荷塘月色的超大订单”“校园的优质芒果比例,是南宁所有校园中最高的,甚至在广西都是最好”“凤岭果园出品,必出精品”。
对此,是一笑了之,还是严加监管,以杜绝任何形式的“高考喜报”,该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了。不过,即便是水果喜报能够被宽容,也要说的是,水果喜报不妨多点甜度,甜自己也甜他人,别甜中带酸,甜自己却酸他人,就让人不是滋味了。
诚如某校图片中的比喻:“岳麓山下好育桃,废寝忘食不辞劳。”六月丰收,硕果累累。满园桃李笑春风,就是对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所学校,用心种桃李便是,认真培养好每个学生,就无愧“教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