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升学率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个别学校另辟蹊径, 喜报堪称一绝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地的高考状元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是积年累月形成的思维惯性。

往年高考结束后,各所学校恨不得给学校里的状元身上,绑上大红花“游街示众”。校门口的拉起各种条幅和大字报,生怕别人不知道学校的教学成果有多么优异。宣传学习榜样没有问题,但是借此宣扬“唯分数论”,或者从中牟利就变味了。

高考升学率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个别学校的喜报堪称一绝

升学率是衡量一所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毕竟师资力量、建校规模和硬件软件条件,以及各项获奖记录,都不是家长关心的核心问题。学校的升学率和重本过线率,才是吸纳优质生源的核心竞争力。

各所学校努力宣传升学率又有什么坏心思呢?无非是想有利于招生,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名师出高徒,高徒也能成就名师。未来能多些功成名就的校友,学校也脸上有光。

近年来各地教体局明确下达通知,禁止学校宣传、公布升学率,严禁炒作中高考状元。对于违反规定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破坏教育生态问题的机构,将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处理。于是各所学校只能三缄其口,个别学校不满足于仅仅是关起门来偷偷乐,只能另辟蹊径。

某学校高考成绩公布当天,虽然校园内外无任何报喜标志,但是校园广播站的小喇叭从早到晚都在循环播放《好日子》。生怕过往的学生和家长听不到,还有的学校报喜的方式更是堪称一绝,字字不提高考,却又句句都是高考成绩。

“花式喜报”频现,别把禁令当空气

学生成绩好,不光自己高兴,家长和老师脸上也有光。禁止宣布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后,学校便采用了各种比喻和同义词替代的方式,另类公布喜讯。

有的学校门口莫名其妙出现一条“高铁飞驰”的新闻,这是一辆通往北京的高铁,预计10名“乘客”将在五道口和未名湖下车。仔细一想,清华大学就在五道口,学生们经常自谦称自己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未名湖就更明显了,就是北京大学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91.73%的乘客会到达一线城市,这不就是说的一本线么。达到600公里/小时,很有可能说的就是高考分数在600以上的学生人数。

还有的学校张贴的花式喜报更让人哭笑不得,沿海城市用海鲜比喻高分考生,还有的地方用芒果等各种当地特产来变相暗示高考升学率。

很明显,学校的升学率和高考状元,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评优和“政绩”有明显帮助。学生家长也对此比较关心,即使学校不公布,也要四处托人打听。实际上不管用任何方式宣扬出来,都会助长唯分数论的不良教育氛围,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还会制造焦虑。

部分地区已经着手对各种形式违反规定的学校和机构予以处罚,山西一所高中的校长,就因为违规宣传高考状元而被通报批评,还被取消5年评优资格。这只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违背自然规律,早晚要“翻车”。

为啥不让炒作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

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学生考出好成绩本应该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好事,为啥成了不能说的秘密?把学霸的先进事迹公布出来,为学弟学妹树立榜样,家长介绍教育经验,供他人借鉴不是好事吗?

实际上教育方式讲究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天赋和兴趣、性格都不同,同样的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是良策。

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家长和老师也要改变教育方针,不能完全依赖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的优劣。尤其是职业教育法落地后,未来职业本科的就业出路,不比普通本科就业差,所以考大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家长也就不用再为考试分数而发愁。

各学校也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升学率的问题,招生靠的是口碑和学校的综合实力,升学率代表的未必就是学校的实力,与生源质量有很大关系。

学校靠掐尖招生拿到的高升学率,对其他届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反而会容易过度信赖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才是决定分数高低的主体。

与其让学生在自己不擅长的赛道,坚持学习文化课,不如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深入发展。对于有才华的学生,家长更是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万一名列前茅,还有机会直接被名校免试入学,未来高考不再是独木桥,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生大师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