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明德小学,校园里民族团结知识展板十分醒目,文化氛围分外浓厚,各族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民族团结的力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五楼明德小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596人,专任教师34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上好“五堂”教育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着力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赞歌。
上好宣传教育课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把宣传教育引导、凝聚思想共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上好“宣传教育课”。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电子屏、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宣传教育渠道作用,通过采取讲故事、做游戏、写作文、唱民族团结歌以及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活动等形式,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好课堂教育课
学校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在各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老师用生动翔实的事例和故事,向学生讲述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凝聚着一代代中华各族儿女的心血,教育引导各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向学生讲述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向学生讲述建党100周年以来各民族携手奋进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既了解历史,又加深了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怀;向学生讲述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诠释了中华各族儿女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积极建设各民族学生的共有精神家园;向学生讲述祖国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教育引导各族学生传承好、发扬好。
上好文化教育课
学校积极探索建设民族团结视觉形象工程,建设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走廊,集中展示民族团结文化知识和学生的书画、作文、工艺品、活动照片等内容,以视觉形象地嵌入和教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脑,切实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高度认同。
上好政治教育课
学校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滇西抗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学生心中。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党建室、德育室、思政室教育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融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红色教育中。
上好课外教育课
学校不断丰富课外活动,切实上好“课外教育课”,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读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读书了解民族小故事、各民族各种习俗,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同唱红歌活动,《爱我中华》《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一首首歌曲响彻五楼明德小学上空,师生洪亮的歌声中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风貌。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选择出适合本班的民族故事后在各班进行故事的讲述。举办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己对民族团结内涵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共建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发表了看法和体会,增强了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组织观看一部民族英雄电影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文艺展演活动,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利用冬运会开展广播操比赛、足球联赛、啦啦操等活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利用劳动实训的机会,提高各族师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训、参观县情馆、善洲林场,懂得了“不劳动不得食的道理”,懂得了感恩,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上好“五堂”教育课,学校有效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根植各族师生心间,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