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轻狂,世界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前,学生总是将事情想得很简单,对事物的判断过于草率,时过境迁,再回头看当初的自己,不禁失笑,终究太年轻。
学生读书能获取知识,读的书越多,学生才能变得更智慧,聪明的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来消除心中的烦恼,平缓心境,方能将人生过得有意义。
人生意义,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不应该都是为了物欲,而应该是“快乐”,什么叫“快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制于他人。
初中漂亮女生大胆放话,“就算我不读大学,以后嫁得好照样不差”
一位老师非常无奈,班上一位女学生,外表格外出众,上课总是偷偷照镜子,悄悄化妆,改校服、玩手机拍视频、打游戏……找家长聊过,父母不得其解,小学一直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很好,到初中直线下降,知道不好好读书,怎么管都没用。
家长不敢严厉管教,生怕干出极端的事来,老师不忍心看着好苗子就这么废了,苦口婆心地劝说,谁知道女学生竟然大胆放话:“就算我不读大学,以后嫁得好照样不差”,老师别提多失望了。
眼看就要中考了,结果可想而知,走了单招,读了一所技校,家长给她选了护理专业,还是想拯救一下迷途中的女儿。
女学生的想法,不会是一时兴起,事出必有因,浅析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与家长的教育相关,家里的独生女,很多家长有“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实际却是误读,物质上毫无节制的给予,女学生的三观出现偏差,以为长相姣好,嫁给有钱人,一辈子就幸福了。
二和网络信息相关,上初中后,家长给学生买了手机,天天上网看视频,被不良信息诱导,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影响,晒照、秀颜值获得别人称赞,于是就飘飘然,家长没有及时管教,也会导致这一情况出现。
三是结交了不良朋友,学生识人能力较差,和狐朋狗友打成一片,时间久了,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就算老师再怎么严厉管教,家长严肃批评,学生还是对所谓的朋友更信任。
女学生以后会后悔吗?很大概率会知道当初的想法多幼稚,初中生在青春期,受到不良信息或者他人的误导,属于正常又普遍的现象,家长还是要严加管教。
年少无知不是罪,等到中年方知读书可贵,恐怕晚矣
初中生也是普通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形成错误的意识不是罪,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可能有的学生因其要多走弯路,这都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错。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需严肃、认真告诉学生,现在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要等到中年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时就晚了。
说教的效果可能不大,付出实际行动,真正感受到不好好读书的苦,学生或许更有感受,出生于安逸环境,享受父母给予得好,无知的认为天上能掉馅饼,缺少吃苦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过的太舒适,反而是害他。
无论男生、女生,家长都要“富养”,此“富养”非彼此“富养”,不是一味地从物质上满足,物质给予得越多,学生的大脑就越空虚,“空心病”一旦形成,想要填满就难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从小就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读书的意义,不要总说为了考清华北大,读书为的是自己,为的是以后将命运攥在自己手里,不受限于别人,不用看别人的眼色生活,潇洒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发现有不良现象的苗头,家长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耐心与其沟通,将坏的思想观念扼杀在摇篮中,不要让子女相信读书无用论,唯有知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虽然长相出众,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优势,但这种优势不是必不可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通过学习,从内在提升自己的气质,要比只有漂亮的外壳更实用,现实非常残酷,适当的让孩子吃苦还是有好处的。
更重要的一点,家长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学生树立正能量的三观,家长变得优秀了,学生也会变得优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又长久,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都指着老师去教,不要过度宠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