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苏河弯弯
文脉绵延,水流缘在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
寻忆普陀文脉传承
品读百年人文情缘
1
暨南学校结缘真如
暨南大学原名暨南学堂,1906年,为推进华侨教育,在清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端方等人的筹备下,创办于南京,其名源自《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学堂停办,1917年恢复为暨南学校。学校发展出师范、商科、中学,学生数量增加,校舍紧张的问题凸显,再寻求新的校址变得非常迫切。
1921年,暨南学校为便于海外侨生来校就学,选定上海作为新校址目标,经过校董、校长和各主任多次筹商,考虑到真如距离上海(市中心)不过十余里,环境幽静,最终决定在沪宁铁路的真如车站旁边,勘定面积200余亩的地段。经过与宝山县、真如乡商定,购买220亩地,于1922年6月18日动工建校,不久又购买300亩以修建暨南新村。
真如时期国立暨南大学校门
1923年夏末,第一期新校舍工程竣工,师范男生和中学部从南京、商科学生从徐家汇分别迁进真如新校址,暨南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国立暨南大学部分校景
“上海真如建校是暨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意味着暨南从内地创校到大都市的崛起,也意味着它从以中学为主的中等学校逐渐转变为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这是暨南校史上比较辉煌的一段,也是孕育暨南文化的关键阶段。”(《暨南大学史》)
2
暨南大学在真如的壮大
暨南在真如发展的里程碑是改组为大学,1927年夏,在时任校长郑洪年的主持下,暨南学校开始改组为大学,将原有的商科大学改为商学院,准备添设其它院系,于1927年9月5日,举行国立暨南大学开学典礼。
1928年国立暨南大学招生简章
暨南大学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至1930年,除原有的商学院之外,已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并延聘了一批优秀的教员。
真如时期暨南大学部分院长与教职工合影
为适应学校发展、扩大招生的需要,暨南大学还扩建了校舍,建成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总办公楼莲韬馆及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还扩建了宿舍,暨南新村建成14座独立洋房,供教授及其眷属居住。
教学楼
暨南大学改组后,学术气氛更加浓厚,学术流派与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学校本着发展学术、陶冶性情、增进知识的宗旨,对开展学术探讨和学术讲座非常支持。鲁迅先生曾三次来暨南演讲,蔡元培、徐志摩等社会名流都曾在暨南做演讲。校内学术团体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当年的暨南园,学会林立,学术氛围浓厚,业余生活丰富。
暨南大学的文体活动也相当突出,戏剧、篮球等方面都很活跃,尤其以足球最为出色。从1927年到1936年,连续9年蝉联江南八大学足球冠军,而且远征东南亚,甚至作为国家队选手,出征远东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祖国争光。
国立暨南大学甲组足球队:队长冯运佑、副队长陈镇和、干事韩作霖(1923—1937)
3
暨南大学对真如的影响
暨南大学的到来给真如这个古老的乡镇带来了新风。暨南大学实行开门办学,校门虽设而不关,任人出入。校园内大礼堂、图书馆都无人看门,逢过节日,大礼堂举行文娱演出,也任人前来观赏,甚至农民来得多时,学生会集体让座。
图书馆
暨南大学学生会办的义务小学,原来是为教工子女就读而设立的,附近农村没有小学,因而也欢迎附近农民小孩来就读,同教工子女一样优待。义务小学在1928年2月收归学校办理,改名为暨南大学实验小学,仍招收校园附近居民的子女。倡导平民教育的著名教育家邰爽秋曾在暨南大学担任过教育学系主任,后来创设沪西民生教育实验区。这些都在真如埋下了社区教育的种子,后来真如在全国首创社区教育,仿佛在呼应这段历史。
1986年,真如中学建立“社会教育委员会”,拉开上海乃至全国社区教育序幕
暨南大学的运动热还带动了真如,特别是足球运动受到真如球迷的喜爱。每逢暨南队的比赛,真如球迷总是包租一辆大卡车集体前往观看。1932年,真如青年和暨南大学工友还合组了桃光足球队。
暨大足球队在球场上
4
暨南大学在革命的洪流中
1923年3月底,共产党人恽代英以新闻记者身份来到暨南学校,跟华侨学生促膝谈心,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他在校内的谈话,涉及时事、形势、政治、经济、哲学等,同学们很佩服他的博学多才。恽代英还介绍了共产党所创办的《向导》杂志以及进步的《新青年》等期刊,向同学们推荐《社会发展史》《共产主义入门》等书籍。暨南学校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也建立起来,当时负责中共闸北区委工作的陈云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来到学校,指导团支部的会议,开展团的活动,与团员青年积极交流。
此后,暨南大学学生们积极投身于革命中,参与游行示威,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小组、国立暨南大学救国会等进步组织。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暨南大学真如校区地处战区,日军飞机不断在真如校区上空飞行侦察,至8月19日开始实施轰炸,3日之内,日军共在真如校区上空投弹40余枚,校舍几被夷为平地。
暨南大学校舍被轰炸
暨南大学不得不迁入公共租界,结束了在真如的岁月,但真如时期作为暨南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有校友指出,当时暨南“设备日臻完善,规模大具,校誉远播……师资阵营鼎盛,东南亚及远至美国之华裔父老,仰慕暨南大学之盛名,凡遣其子女回中国升学者,莫不以进暨南为荣。是以侨生人数大增,几占在校学生总数四分之三,蔚为华侨最高学府,亦为暨南(民国)之全盛时期。”暨南大学校内现在还有一条以真如命名的路,以纪念这段辉煌的历史。
如今,暨南大学真如旧址竖有纪念碑,仅存的科学馆旧址也将融入上海西站周边地块开发中,以崭新的面貌点亮城市文化地标。
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暨南大学旧址纪念碑在万里绿化带落成
暨南大学真如校区仅存的科学馆旧址
资料:上海普陀档案、普陀区档案馆馆藏、《暨南大学史》《普陀区志》《东方杂志》《普陀文史资料》(第2辑)《校史:马来西亚校友会纪念专刊》《解放前暨南大学发展史略》《华侨教育》(第1辑)《青运史研究》《暨南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