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教育部再发提醒: 高校录取, 这些骗局要“警惕”!

不用填志愿就能上大学?

当前正值高考招生录取阶段,个别不法机构和人员通过炮制并不存在的学历教育“学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发放虚假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钱财。教育部日前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校”、“被名校录取了”’等谎言。

教育部提醒,在报考高校或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务必做到“三核查”:

一是核查学校。2022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2759所,名单已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访问官网或官微“微言教育”、“高校名单”栏目查询核实。

二是核查志愿。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将具备高考招生资格且在本省招生的高校纳入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生必须且只能在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

三是核查录取。考生和家长收到高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官网查询核实录取情况。

花钱能进世界名校?小心掉“坑”里

“世界顶尖名校无条件直录”“免GPA、免语言、免预科”……广告里,海外各大高校分别被贴上了价格标签。各大社交平台上,多家“保录取”中介向本科生周珞抛出了橄榄枝。货比三家后,他选了报价最低的一家。从2021年至今,周珞收到了多家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回看申请材料,他愕然发现,从未踏进美国的自己,竟然“平白”坐拥一份美国本科的成绩单和学位证。

按常理推断,所谓“保录取”肯定是信口开河,即便被“录取”了,也往往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甚至是“克莱登大学”。然而,意外的是周珞交了18万元之后,获得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海外名校录取通知书。难道海外名校的门槛竟然如此“形同虚设”?留学“保录取”究竟是何方神圣?

其实,留学中介机构并没有什么“内部推荐”的特殊路子,只是直接越俎代庖为“顾客”造假了申请材料而已。而大学基于诚信原则,信任了机构提交的材料,给学生发出了录取通知书。问题是,成功录取之后,学生却要独自面对造假所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再像样的“李鬼”也经不起推敲,不管学历是否支持背景调查,学校一抽查就能发现问题,学生都将面临勒令退学。

后怕不已的周珞虽然已经注册入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但至今没有交学费,更不敢就读。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近年来,学生因保录造假而被退学的现象不在少数。2018年,7名中国留学生因申请研究生时递交虚假成绩单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开除。

即便蒙混过关迈入大学,也不意味着就能顺利毕业。仅以美国为例,每年共有1750万大学新生入学,但是大学生毕业率却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毕业率最低的10所公立大学,毕业率都在15%以下。2009年杜克大学共招收14位中国大陆本科学生,在2010年开学第一天只有8位如期出现,其余6位学生因为成绩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被学校劝退。

花钱就能进世界名校,其实是个“坑”。但由于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似乎颇有“市场”,近年来“保录取”广告在各大社交媒体屡见不鲜。有留学生在网上吐槽:不少留学机构都会暗中推销所谓的“保录取”项目,号称花钱就能金榜题名。

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家长和学生需要警惕因为虚荣心作祟而遭遇保录取的骗局,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保录取”“低分上名校”之类的谎言。

如今,已经和“保录取”决裂的周珞终于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学位证。他按照合法合规的留学渠道重新递交了申请材料,等待一封真正录取通知书的抵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