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师范时期的同学小聚, 女生风韵犹存, 男生风采依旧, 往事历历在目

从03年师范学校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的时间。师范时期的同学小聚,我有事走不开,所以没去。但是,当看到参加小聚的同学在群里所发的照片和视频时,我发现,虽然20年时间过去了,但是岁月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女生风韵犹存,男生风采依旧,特别是同宿舍斜上铺的老四,依然保持当年的那一份风趣和乐观。

依然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场晚会,整个班级的同学一起演奏、演唱《同一首歌》的情景。班主任老师全程劳心劳力充当“导演”,从每一种乐器的演奏到每一句歌词如何唱出高低起伏,老班在指导方面算是操碎了心。当我们登台演出的那天晚上,深情的美声朗诵、抒情的群体演唱、抒情的乐器演奏回荡在学校礼堂上空,余音绕梁,经久不散。

谈及班主任老师,估计当年的每一个同学都记忆犹新,那是一尊情商极高又多才多艺的大神,各种乐器几乎没有他不精通的:笛子、二胡、吉他、架子鼓……全班七个男生跟老班学了一段时间的笛子之后,感觉乐感提高了不少,晚自修后男生宿舍总会传来悠扬的笛声,老四自编自导自唱的歌曲也显得顺耳多了。

《同一首歌》,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同学,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往日的同学情浮现心头,往事历历在目——

班级中第一任团支书晕厥的那天傍晚,急救车赶往学校,随后全班同学涌向医院,人人脸上挂着焦虑,当得知人没问题的时候,大伙心里的石头最终踏实落地,宿舍老大更是长吁了一口气;

晚自习之后的宿舍,应该算是最热闹的地方,“阿句”的牡蛎饼送到宿舍门口,人均一张或者数张牡蛎饼挂在床头。过一会儿,扑克捣鼓起来,“80分”、“找籽”、“三公”之类的娱乐活动搞起来,挂在床头的牡蛎饼成了“流动资产”;

那一年寒假,班主任老师带着一群同学前往我所在的山旮旯乡镇家访,不过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来我家,而是在去了副班长家里之后,就匆匆前往前几届另一位学长的家里烤地瓜去了。可能是因为同行之人的人数过多的缘故,当晚还是有一些同学在我家借宿。那个时候,我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传说中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到底是长什么样的。不过,在他们眼里,我始终没看到嫌弃和鄙视;

沉迷网游的舍友和我们道别的那天晚上,整个宿舍的舍友整宿都睡不着,同桌一直在自责,责怪自己为何平时劝不动好兄弟。那一刻,没有人幸灾乐祸,没有人指责讽刺,氤氲在宿舍里的的情绪,最多的是自责和惋惜;

毕业之前的那一个夜晚,我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当我濒临自闭的时候,舍友耐心安慰我,让我感觉到这个校园里还是有一丝温度。第二天收拾完东西回家的时候,蓦然回首,映入眼帘的不单单是陪伴自己四年的学校,还有始终难以割舍的同学情。

当年,一个班级49人,从1号到49号的名字,我现在依然能说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但他们如果现在就站在我面前,我很有可能难以把他们名字和现在的样子关联起来,毕竟好多同学20年没见面,印象越来越淡。

最近一次重返校园,当年的教学楼被推平了,如今换成崭新的教学楼,心中难免有种莫名的失落。不经意间,人生的旅途已过半甚至已经超过一半,不惑之年可以看淡很多事,但沉淀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一直难以消散。

再相聚,可能步履蹒跚;再回首,愿彼此互相包容的情怀依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