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意味着什么?答案可能会有无数种。
说心里话,我并不太愿意去聊这个问题,因为它总给人一种“贩卖焦虑”的感觉。用白岩松老师的一句话讲: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在保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高考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机会。
它屏蔽掉财富、人脉等其他因素,不论富贵贫穷,不论男女老少,面对的都是同样的试卷和环境,只要你付出过汗水和努力,就可以通过高考打开新的大门。
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分数,对于人生却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会迈入哪所大学。
复旦、清华、北大等等,不同的院校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人脉不同,对于人生未来的走向自然会不同。
高考固然重要,但这毕竟是一座独木桥,有人成功就会有人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生的重要历练。
按理来说,只要获得高分后就会很顺利,比如高考状元李泰伯,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交出了703分的满意答卷。
李泰伯不仅没有收到其他院校的“橄榄枝”,反而被自己填报申请的11所院拒收,多年后又表示:感谢拒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理科状元
李泰伯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高学历人才,仅从取名便可得知其文化程度。
据李泰伯所言,他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引用于《论语》中的“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还未上学时,父母就开始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好习惯受益终身,故而每个阶段都要比同龄孩子强那么一点。
学习必须注重劳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书呆子”。
除了基本的学习任务外,李泰伯每周还会参加钢琴、绘画兴趣班,品学兼优不说,如此全能型的人才谁不喜欢?
从小学到初中9年时间,李泰伯获得了无数荣誉和奖章。
初中毕业后,李泰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人大附中,这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中学校,设备和教学水平都属一流。
换个角度而言,能够来到这里的都是“尖子生”。
高手如云的环境下,老师担心李泰伯有可能受到影响,没想到他成了班级氛围的“带动者”。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着班长和年级学生会会长等职务。
努力的人从来都不缺机会,高三上半学期,李泰伯被学校推荐参加数学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对于尖子生人才,谁都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校区,北大数学系随即向他抛出“橄榄枝”。
这是全国顶尖的学府之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想要来到此地,李泰伯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保送名额。
满以为李泰伯会如期来到北大就读,没想到他拒绝了北大的邀请,将目光投向了国外的11所院校。
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李泰伯比谁都要努力,百日奋战阶段更是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星光不问赶路人,待高考成绩公布后,李泰伯以703分的成绩问鼎北京理科状元。
求学遇冷
李泰伯没有犹豫,他将自己的信息递到了国外的11所院校,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等。
满以为他会有一个好的收获,殊不知李泰伯的申请遭到了拒绝,之前自己不填报人家北大,现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得多尴尬?
消息一经传出,舆论铺天盖地。
成为状元又能怎样?还不是一样被人家国外拒绝?如果不出意外,又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物代表。
李泰伯似乎没有受到外界影响,继续在国内填报了院校,但旁人看待他的目光自然是大有不同。
你以为这是他生涯的终点?李泰伯来到清华就读一年后,第二年转到港大继续自己的学业。对于他而言,努力学习是一方面,查漏补缺才是关键。
在开阔个人视野的同时,李泰伯还借用导师们的人脉资源,和国外的一些学者们进行学术讨论工作。
命运不会辜负有心人,李泰伯在港大就读的第二年,以“交换生”的名义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习。
能力上的出色让李泰伯受到了更多人的赏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前,他再次被交换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
中途曾有无数家企业向李泰伯许诺丰厚的报酬,但他的内心似乎憋着一股劲儿,继续来到霍普斯金大学攻读哲学和医学的双博士学位。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李泰伯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已经是专业领域中小有名气的学者。
谈到曾经的“遇冷”之事,李泰伯说了四个字:感谢拒绝。
至于具体的原因,李泰伯表示自己申请的时间太晚了,有些方面准备的确实不够充分,被拒绝很正常,但如果没有曾经的拒绝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除此之外,他还谈到了未来会回国发展,无数人的内心都抱有很大期待。
时间虽然看不见,但它真真切切地证明了很多东西。
人只有无惧风雨和挑战,才能让自己越活越精彩,李泰伯恰恰诠释了这个真理。换个角度出发,如果李泰伯当时止步于此,又怎会有后来的出国留学的机会?一切皆由自己争取而来。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只要自己不服输,这辈子你就是赢家。
人生不易十有八九,敢于坚持才会迎来成功的曙光。当你怀抱一颗永不言败的心,朝着目标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发现好运和机会都将眷顾你,黎明的曙光终将出现在你的面前。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