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我, 985, 全科老师, 败给教育差距

教育和公益,不应该消耗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一生。

而是应当引导更多人投入更多时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该我们上场,该我们开跑。

今天我们想要介绍一名B站UP主@Sensikao,他是一名985名校毕业的乡村支教老师。

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Sensikao,是村里最年轻的全科老师。

他于2021年考研上岸,但却办理了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前往大山深处。

他说自己也是在县城的一个边远小镇长大,是全家的第一名985大学生。

他深知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对于农村的学生,是最好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支教。

村里的学生每天从睁眼到闭眼,大约有3/4的时间都和Sensikao一起相处。

他说,自己本来长着挺粗糙的一张大脸,却被孩子们说他是班上最帅的一个老师,比别人的老师更帅。

但他们班有几个老师呢?

就只有他一个。

*以下为视频全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年代,重庆朝天门高楼耸立,武汉光谷大蟒盘旋,长江边上灯光璀璨,城市的繁华一望无际,县城的夜市熙熙攘攘,

一副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但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贫瘠的年代。

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烧烤摊、汉堡店和奶茶屋,却是很多乡村孩子遥不可及的梦想。

看见奶茶会研究半天,拿到鲜花饼却舍不得吃,尝过蛋挞会炫耀很久。

一年以前,我有34个五星级餐厅可供选择。

上千个高级厨师精心烹饪,菜品丰富,应有尽有。

一年以后,我和大家一样,两菜一汤。偶尔还会因为争那么一粒的火腿,打翻友谊的小船。

我去过很多城市,感受过人间烟火。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多想带大家走出大山,感受舌尖上的幸福。

每个周末,我都会亲自下厨。

带不同的学生,体验人间“美味”。

在滚烫的沸水中,美味是跳跃的汤圆;

在热烈的汤锅里,美味是翻滚的蛋饺;

在凶猛的炸锅上,美味是烤熟的鸡翅。

美味是珍贵的。

他说,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吃到蛋挞。

美味是朴素的。

她说,我就想吃火腿饭,但奶奶不给我做。

美味是可爱的。

他说五颜六色的包子,好像一个个小人。

曾经,我是一个靠泡面和速食熬过周末的宅男。

直到遇见你们,我走进菜园、走进厨房,试着做出各种炒菜、各种火锅、各种甜品,各种你们喜欢吃或者吃不到的美食。

有人说老师很奇怪,为什么她来过很多次?

因为我觉得,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值得老师的关爱。

生气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温柔。

吃人嘴软,就是这个道理。

她真的没有辜负期待,从C进步到B(综合成绩)。

还有人说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她也来过很多次?

因为我知道,周末的时候她真的没有饭吃。

我愿意当她的司机,接她一趟又一趟,送她一次又一次。

在我这不足5平米的厨房,尽可能地为她留一副碗筷。

生活其实很可爱,没有餐巾,就用黑色的塑料袋。

生活其实很有趣,四个人,我故意只做三个鸡翅。

生活其实很浪漫,地方很小,挤一挤就好像一家人。

浪漫过后,有说有笑,乘着晚风一起回家。

然后拖着疲软的身体,欣赏洪水过后的厨房。

这样的美丽,一定要多留几天。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很辛苦。

我是拿粉笔的全科老师,上着全校最多的课。

我也是颠勺的大厨,每周请学生吃很多次饭。

后来才发现,有人负重前行,重到无法想象。

有的学校,因为没有老师而延期开学,是因为支教老师的到来才得以正常运转。

支教老师在这样的学校也是全科老师。

只不过,他(老师)还需要兼任校园保安、食堂阿姨和财务会计。

他是校园治安的捍卫者,他是食堂美食的烹饪者,他是库房收支的管理者。

一个人守住一所学校,说的便是他们。

有时候,我会觉得世界很不公平。

大城市开出三十万的年薪,招一个中学老师。

这样的三十万,至少可以请15个全科支教老师。

15个老师,足以改变3所300人规模以下的乡镇小学。

也至少可以完全改变15所10人规模以下的乡村小学。

换句话说,15个我这样的老师才能抵一个那样的老师吗?”

对中国近700万的庞大留守儿童群体来说,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支教老师无疑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任父母。

除了课业教学以外,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网友留言说:

“对我来说,无论我走多远,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就像来到人间的天使,带给一群放牛娃光和热。

我非常感激她,也非常钦佩像您这样的人,现实是残酷的,经济与教育的差距是短时间难以弥补的,正是因为有了像您这样的人,有了这种坚持,山里面的孩子才能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天地。”

也有网友说,

深刻感受到山村和城市巨大的教育差距和无力感,希望自己在大四时能够像UP主一样,回到这片自己曾经逃离的土地上做点事情。

02

我记得2000年左右的时候,支教还是一件时常被拿来当愿景的词语。

“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去山区支教,让远离城市的孩子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随着90后一代奔波在成人世界中,那束曾冒出来的“光”,早就湮没在世俗生活里 。

真实世界是,支教两个字,离城里人的生活很远很远。

远到,很多人都看不见了。

2019年的时候,有位来自厦大的22岁毕业生,张湲婧,去了广西大石山区一所乡村小学支教。

一待就是两年。

在那所80%都是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小学里,张湲婧用相机记录下了那段特别的时光。

在她的镜头里,她所带班里43名山区孩子的面孔,明艳如朝阳。

一洗扭捏害羞的刻板印象,那些孩子和任何一个城里的孩子一样,扬着脸,灵气,又富有创造力。

图源: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图源: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物质条件是长远差距,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也和城里的孩子相差巨大。

《这十年·追光者》里面,27岁因缘际会下去了贵州六盘水海嘎小学支教的顾亚,在节目里讲述过自己刚去支教时的经历。

“刚去了那里,整晚整晚的睡不着。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开车回到市区,想着干满三年就跑。”

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不知不觉,他却从2014年干到了现在。

有一年冬天,他看到有个孩子穿着凉鞋,脚丫冻得通红一直在抖动。

当时他就被深深触动到了。

他希望能通过教育,让孩子们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

支教这件事,不止出现在电视节目宣传里,好多人身边也有这样的真实经历。

拿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小琦 的亲身经历来说。

由于平时在昌平任教,每年夏天都会有教委定向支教的活动,学校老师可以自愿上报。

支教的地点离北京很远,在赤峰下边的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开车要大概10个小时。

虽然镇子相对落后,生活环境艰苦一些,总体上教学环境还是可以的,硬件设施也还算完善。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小琦 感触颇深。

和城里孩子特别不一样的是,支教地方的孩子都比较能吃苦耐劳。

什么活儿都能干,也都愿意干。

“没有孩子会觉得,我凭什么要多做这些事情,他们就没有这种心理。”

家长也会更发自内心的尊敬老师,配合度都很高,可以说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点不像在城里,可能给分配的活儿多了,或者作业布置的多了家长就有怨言。

也因此,师生及家长们的关系都很融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网上看到,支教老师和孩子们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

他们的舍不得,都是发自心底的。

云南昭通,孩子们泪别支教11年的老师

尽管如此,支教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留不住老师。

孩子一直是同一群孩子,老师却是流水式的,来了又去。

由于老师频繁调动,再加上临时来教课的老师,导致班级管理混乱。

但本质上,那些孩子都是特别善良也特别淳朴的,大部分孩子都很懂事儿。

由于缺少整体规划,通常孩子们能接收到的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

或许相比教育,支教老师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是更为开阔的眼界。

山里山外的教育差距,却始终隔着重山。

03

在我们视线所未及的地方,那些远在山里的孩子,是真实存在的。

这也是文章开头B站up主的视频,为什么能引发大量网友感触的原因。

当我们喝着奶茶、汽水、打卡网红咖啡店的时候,很多孩子可能平生还没喝过一回奶茶,吃过一个汉堡。

少了物质,也少了物欲。

那些不被快节奏裹挟的孩子们,往往有着最淳朴的心底,和最容易满足的快乐。

尽管新闻里,也时常会看到像up主这样的高材生转身支教的事例,

现实却是,去支教的人,却远不足以弥补山区孩子的教育缺口。

据2021年统计,全国仍有农村留守儿童近643万名。

近两年,每年国家都会选派约2万名教师前去支教。

依然面临人数、师资不稳定的现状。

反映在山区孩子身上,这种现状带来的教育不均更为明显。

这个世界充满人间烟火,富有和贫瘠共存。

我们深知差距无可避免,也并不一味鼓励用爱发电。

但求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他们也无比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和任何一个孩子一样,渴望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