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考研、考编,这届毕业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本来同时涌向人才市场的高校生就在持续增加。
再加上有些行业不景气,不但招聘的名额变少了,就连已经在职的往届生,也可能担心自己被列入“减员名单”。
对于这样的现状,有位教授还曾建议同学们出国留学,用这样的方式避开“内卷”。不过,听听留学生的经验,却又叫人有些犹豫。
“因为你是留学生才多给三百”,海归男生面对薪资,哭笑不得
去国外留学,相信是很多人从小的梦想。能在另一种培养模式和生活环境下学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既神秘又颇有吸引力的事。
随着我们家庭经济能力的改善,更多家长开始送子女出去“见世面”。而且留学最明显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减少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另一个就是求职时自带光环。
可是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在留学生人才比较稀缺的时期,他们确实能用更轻松的方式获得更体面的工作。但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
有人在网上吐槽自己应聘时的经历,感慨着留学投入跟能得到的工资“不成正比”。他本科阶段毕业于澳大利亚某个大学,是正规的学历。
不过,想在国外找份稳定的工作,并非想象那么容易,而且家人都在国内,他便回国了。本以为能找份“差不多”的岗位,可是男生发现,即使去外企应聘自己也没有多少优势。
后来他找到一家办公环境还不错的私企面试,想不到老板给出的待遇让他有点哭笑不得:在南方三线城市,只有四千多。
男生面露难色,老板可能看出了他的心思,补了一句:“因为你是留学生才多给三百,别的同事还没有这个待遇,愿意来的话明天就过来试岗”。说完便示意他走了。
不管是否有留学经历,应聘时都需改变“学生思维”,看清工作本质
男生表示,这样的工资水平属实是他意料之外的。家里的经济条件,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是告诉父母自己留学回来只能找到月薪四五千的工作,不知家长会什么反应。
家长给他拿了那么多学费,就是希望可以通过留学实现“镀金”,找个好点的工作。可这样的收入,连父母的一半都没到,更别提“超越”。
对于他的困惑,也有很多过来人说出了现实原因。其实未必是求职市场出了什么问题,留学生的“光圈”逐渐下降,甚至是招聘走向“常态”的表现。
如果再停留在过去对“海归”的印象,认为只靠海外学历即可站在更高的起点,那可能不太现实了。特别是企业招聘时,归根结底看的是能否给团队带来价值,学历只是初步门槛。
不管你是否有留学经历,都需要改变“学生思维”,看清工作的本质,就是员工用自身的能力给企业创造收益,并以此作为获得工资的基础。
至于你在学习中,曾经投入过多少时间、精力和学费,这并非企业所考虑的问题。就像一个寒门子弟去面试,不能跟老板说“我家需要钱,所以同样的岗位你该多给我些工资”,这是类似的道理。
如果很介意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其实不太适合出国留学
留学经历确实能给带来不一样的成长和眼界,从这个角度上看,海外学习经历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很多人可能自己没有能力留学,就去一味质疑海归学子的含金量。
这种态度显然是不理性的。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归学生在找工作时,确实吃到了很多甜头。
那是由留学生数量,和外界整体的价值观、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状态。现在信息更为通常,留学回来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企业招聘时态度变化也是很正常的。
而这种情况也在提醒那些经济条件没有很好的家长,如果很介意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其实并不适合送子女出国留学。
就像那位男生经历的一样,学费没少花,但是找工作未必就能实现高薪。那时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可能有很大落差。
【话题】你认为家庭条件达到什么水平,适合留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