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大学教育迎来大变动, 大一变成“新高四”, 专业分流难倒躺平学生

大学生的教育水平到底怎么样一直是一个社会关心的话题,有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自从上了大学就变得更加自由懒散了,根本就没有高三的时候那股努力上进的尽头了。

的确,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是一个消磨人意志的乐园,在大学里面学生的学习强度也不高,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转变呢?

大学教育迎来大变动,大一或许要变成新高四

我们都知道高中三年是我们大多数人学生时代最难的三年,但是在不久的未来,全国大学生可能要遭遇一个大变动,他们的大一要变成“新高四”了。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大学可能并不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毕业的,从大一年级开始,就要给各位学子们一个下马威,防止大家躺平或者是在大学里放纵自己。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举措让大学教育迎来如此大的变动呢?那就是专业分流,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进行大类招生,不在高考的时候一定胜负了。

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叫大类招生,医学类就是一个专业大类,在这个大类之中又包含很多细分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等。

纵观大学的专业,可以分为很多大类,比如我们熟悉的理工类,综合类,语言类,师范类,农林类,财经类等等,学习这些大类专业叫做接受通识教育。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倾向于在录取学生的时候,直接把学生录取到大类专业当中,进行一到两年的学习之后,再让学生分流到里面的细分专业。

从2001年开始,北大就率先启动了元培计划,开始用大类招生取代了之前的专业划分招生,成为我国通识教育加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先行者。

2017年清华大学也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直到2020年我国已经有85.8%的双一流高校都开始实行大类招生了,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实行大类招生之后,专业分流让躺平的大学生苦不堪言

大类招生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在大一到大二的学年度期间可以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尝试的过程中学到全面的知识,然后确定自己未来想学的方向。

只不过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躺平了,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就真的变成了新的高四,学生依然要为了自己未来要分流的好的细分专业里面而感到苦恼和努力。

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分流专业难倒了大部分躺平的学生,让在大学里躺平成为了过去式,如果躺平,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办法顺利通过专业分流。

很多大学生表示,这就相当于人生的又一次高考,在通识教育结束之后,专业分流考核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跟普通的拼学业成绩不一样的是,大学里要拼的是综合成绩。

除了学习成绩要达标,还需要参加志愿服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还需要主动地去了解每一个细分专业的就业前景,这让大学生从此以后有了不少任务可干。

但是突如其来的压力,肯定也是让不少学生感到不适应的,大家一边是感到纠结和迷茫,一边也是感到十分的焦虑,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或者不知道具体的考核方式。

大学实行专业分流之后,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才能脱颖而出

那么在如此大的变动之下,新一代的大学生究竟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在专业分流大战中落选呢?新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有新的行为标准。

首先就是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去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事业不要专盯在某一个细分的专业上,而是站在大类的角度去衡量每一个专业的优劣。

在大学里面,老师不会逼着我们学习和努力,其他同学也都在各忙各的。我们必须要主动去了解学校的考核机制是怎么样的?每一个专业的难度是怎么样的?

另外就是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让自己变成社会非常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多去锻炼自己的综合实力,多学一些技能和知识,让自己不那么单调。

然后还需要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不能像以往那样放飞自我,在大学里面贪玩贪睡了。把自己有限的选择时间都用来做准备和拼成绩上才可以脱颖而出。

另外也要平衡好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不要因为过于内卷而放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每天熬夜学到2点,这样对个人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那么你支持大学进行专业分流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