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例析实验评价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种题型—-实验评价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提供被评价的事物,材料、方案等;问题部分则要求考生根据题给材料和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对题目所提出问题进行评价并解答。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某种既定标准,对试题提供的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等作出可与否、成与败、优与劣等判断。

解答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评价能力,即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因果关系的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必须能迅速、熟练地驾驭题目所给材料的全部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被评价的事物、材料作出综合判断,全面分析才能得出评价的结果。所以,实验评价题是一种具有较好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好题型,它对于高考选拨具有较高层次评价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特就此例析如下:

例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

2NH3+3CuO=(△)3Cu

+2H2O+N2,

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氮化镁的两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除;图中箭着表示气体的流向)。

填空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甲______,乙______。

(2)具体说明不能制得氮化镁的原因(如两个方案都能制得氮化镁,此小题不用回答。

答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1994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实验评价题,题目一方面给出了两个新信息,即NH3还原CuO制N2和氮化镁的水解;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甲、乙两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作可行性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的理由予以“具体说明”。因此,该题兼有信息给予题和论述题的双重特点,它不仅可以反映出考生答题的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反映出考生的思维过程。同学在解答此题时,只要能抓住题干中所给的两个新信息。认真分析和理解实验方案示意图,并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就很容易获得本题的解答。即:

(1)(甲)不能。(乙)能;

(2)答:甲方案中反应产物的NH3全部被浓H2SO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这一题型,学会和掌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和技巧,今提供如下习题,供有兴趣的同学练习。

1、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Cl)→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3)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

淀粉液→(H2SO4)水解液→(NaOH)中和后溶液→(碘水)溶液变色。

结论:淀粉未水解。

方案乙:

淀粉液→(H2SO4)水解液→(银氨溶液微热)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

淀粉液→(H2SO4)水解液→(NaOH)中和后溶液→(银氨溶液微热)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和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方案甲____________,

(2)方案乙_____________,

(3)方案丙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认无色混和气体中含有CO2和SO2。

方案甲:

无色气体→(酸性KMnO4)紫色褪去→(石灰水)产生浑浊

方案乙:

无色气体→(溴水)橙红色褪去→(石灰水)产生浑浊

方案丙:

无色气体→(足量品红溶液)颜色变浅→(石灰水)产生浑浊

试评价上述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答:方案甲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

4.在FeCl3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呈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先往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NaF溶液,则不呈红色,若再加入足够量FeCl3溶液。又会呈现血红色。对这一现象,有三种解释:

(1)F-离子能还原Fe3+使之成为Fe2+

(2)F-离子能与Fe3+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3)F+离子能与SCN-离子反应,消耗了加入溶液中的SCN-离子。

对以上三种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某学生为将含有少量杂质铜的氯化铁提纯,拟定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样品加水溶解;②过滤除去杂质;③把滤液加热蒸干,以得到FeCl3固体。

(1)你认为此方案科学吗?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答: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提纯氯化铁的方案(只要求写出提纯步骤,最多只允许6步完成)。

答____________。

6.亚硫酸钠在空气中部分氧化成Na2SO4,为了测定样品中Na2SO3的百分含量,有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非常相似的实验方案。

甲:(1)称取样品m1克,(2)溶于蒸馏水,(3)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4)过滤(5)洗涤并干燥沉淀(6)称量沉淀质量为m2克(7)设计求出Na2SO3的百分含量。

乙:(1)称取样品W1克,(2)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3)过滤(4)洗涤并烘干沉淀(5)称量沉淀质量为W2克,(6)计算求出Na2SO3的百分含量。

仔细观察分析,比较甲、乙两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谁的更好?

(2)具体说明不好的方案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甲方案不严密,因为含有Ag+(或Pb2+、Hg2+2)而不含SO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有此现象。乙方案严密,因为只有SO42-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丙方案不严密,因为含有SO32-而不含SO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

2.①结论不正确,因淀粉可能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淀粉遇I2水会变色。②结论不正确,因淀粉可部分或全部水解,但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③结论正确,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3.方案甲不严密,因为若气体为H2S和CO2或C2H4、C2H2和CO2的混和物也能产生方案中的现象。方案乙不严密,因为不饱和气态烃和CO2的混和气也能产生方案中的现象。方案丙严密,因无色气体中只有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并被全部吸收,余下的CO2使石灰水变浑浊。

4.Fe3++SCN-=[Fe(SCN)]2+;①③;F-离子还原性很弱,不能使Fe3+还原成Fe2+。F-离子不能与SCN-离子反应,SCN-没有被消耗,所以当再加入FeCl3溶液时,又呈血红色。

5.(1)此方案不科学,因加水后

2FeCl3+Cu=2FeCl2+CuCl2过滤不能除去CuCl2,且滤液在蒸干过程中:

FeCl3+3H2O=Fe(OH)3+3HCl,而得不到纯FeCl3固体。(2)提纯氯化铁可采用如下步骤:①加水溶解。②加过量铁粉。③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④通入适量的Cl2⑤加少量盐酸。⑥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纯FeCl3。

6.(1)甲方案比乙方案更好。(2)乙方案中,样品未经溶解便直接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会覆盖在样品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导致沉淀不完全而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