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的,这事已经过去了"
"现在开始,享受我们在一起的3分钟"
—陈年旧事i
01.
邻居家的姐姐毕业后,在省会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了外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每次她回到老家,都要面对家人的灵魂拷问:
“今年怎么还没带对象回家?”
“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
无论那些“关心”方式如何千奇百怪,得到的答复都只有这一句话。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知道在最青葱的岁月里,她暗恋过学校篮球队的一个男孩,
对方看见她脸就会红。为了让在场边观赛的姐姐开心,
他连投中好几个三分球,成为全场的MVP。
放月假回家,看着电视上正在重播的《流星花园》,
她悄声和我说:
“我好像找到我的道明寺了。”
但没等两人心里朦胧的好感生根发芽,
阿姨就问她:
“你还想考好大学吗?”
姐姐是个乖乖女,彼时她妈妈放下了工作,在学校里租了房子,
陪着她全力备战高考。
她对男孩说:“等到高考结束,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后来的事一点也不浪漫。他们没有在一起,甚至没有一个体面的告别。
她考去了北京,那个男生高考落榜,黯然去了另一个城市复读。
上了大学,失意的姐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业上,
她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并考了雅思和托福。
收到梦校的录取邮件之后,她却发了一条设权限的说说: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02.
姐姐出国前,我们一起看了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
看到九年未见的杰西和瑟琳,仍然能够肩并肩走在巴黎的街头,
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探讨宏大议题,她的眼睛就突然红了。
原来,在那条说说发出后不久,
那个男生坐了四个小时动车来到了她的城市,
和她在学校对面的奶茶店见了一面。
经年重逢,两人在激动感慨之余,却发现曾经一起聊过的理想,
憧憬过的未来都没有变成现实。
他们一个要出国读曾经最排斥的文科理论专业,一个已经参加工作,
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说我眼睛里没有光了,我也觉得他现在的想法和我身边的其他人没什么区别。”
姐姐叹了一口气,
“就这样吧。”
后来,姐姐就再没提过他。
恋爱看似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都能遇到对的人。
有的时候,人痛苦的是在错的时间,却遇到了很心动的人。
一旦放开了彼此的手,四散在人海里,就只能成为对方的回忆。
因为人走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新的生活秩序里,大概率已经没有了对方的位置。
也正如《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那样:
“正因为你为你在玫瑰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才让她变得如此重要。”
03.
有一天,姐姐走在街上,看到了一对互相分享心事的父女,
忽然明白了当年自己那么放不下那个男生的原因。
叔叔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和父亲,
尽管在金钱上对女儿并无亏欠,但情感上的沟通却是匮乏的。
从小到大,姐姐无论是在学习上受挫,还是在人际方面受到责难,
回到家,都只能得到他严厉的教训。
那个男生是她遇到的,第一个能听她倾吐心事的人。
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他能对姐姐的恐惧和不安感同身受。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总是说:“加油啊,我们一定都能如愿以偿的。”
现在想来,几句安慰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显得无济于事,
但在当时,对一个无助又迷茫的青春期少女来说,
这就是她一往无前的最大精神动力。
在一切都未尘埃落定时,他们在害怕之余,通常会夹着一些憧憬,
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总有更好的未来。
等到高考一锤定音,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姐姐才恍然意识到,
当时那个她才是最好的她——只是身边那个人已然和她天各一方。
所谓的“意难平”,在回忆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所幸,在它彻底变成“执念”之前,他们都放下了。
04.
人总还是要向前走的。
她读完书,又上了班,拿到工资,发现自己挣得并不比爸爸少,
“仰人鼻息”的生活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
不仅如此,随着精力的减退,爸妈慢慢从主导者的位置上离开,
成了她人生的旁观者。
曾经姐姐把那个男生对她的支持,当成逃避现实的理由和底气,
没想到个人的自立,才是她和父亲的关系里最好的破局方法。
知名辩手陈铭老师说:
“爱情不是一个拼图碰到另一个拼图,是一个圆碰到另一个圆,你是自足的人生,
他也是自足的人生,你靠近他不是因为你需要他,只是因为被他吸引。”
这种感情并非将彼此紧紧嵌合在一起,
却能在需要的时候,相互扶持。
而在成为一个自足的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爱人和被爱中摸索。
它们像一面镜子,使我们看见了自身难以自洽的部分,
并最终离圆融更近一步。
有的时候,放下了一个爱了很久的人,
却收获了更好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
喜欢的可以把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哦
今晚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