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工科类专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理工男”同学们。同时,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工科类专业男同学占大多数,而选择学习工科类专业的女同学则是寥寥无几。
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在大学中,如果你能蹲到工科类专业同学们的上课现场,在他们下课离开教室时,就可以看见一个班级里——或许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女同学,其余的全都是男同学。
要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高考结束后进行报志愿时,学生们通常都会听到家长、老师或者来自社会各面的声音讲:“男同学报个理工类挺好的,以后虽然可能苦点累点,但是挣得多。女同学就报考文职类的吧,虽然挣得少了点,但是坐办公室比较清闲。”
“女儿国”名副其实,工科女生如此稀少,竟然还都凑到了一个班
那么,为什么工科女生如此稀少呢?
在工科类专业中,男女同学比例的差异达到了9比1,而在文史类,比如会计学的男女同学比例则有1比7。
对大众群体来说,无论性别与工种如何,每一个工作其实都并不清闲,工资可不是那么好赚的。归根结底还是部分大众选择性地无视了某一工种所付出的辛劳,从而狡猾地使自己的言论看起来更加理所当然而已。
也许是社会歧视导致了女同学不愿报考工科,“女同学学不好理工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男同学报考理工类,女同学报考文史类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在大众思想里,更喜欢倾听“男同学更擅长理工,女同学更擅长文史”之类的的说法。
舆论环境会对人的才能与意志进行打压。无论是何种学生擅长哪方面,总会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质疑或否定。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哪类同学不擅长什么学科,这种说法是对人类才能的不认可。
在工科女同学如此稀少的情况下,某学校整个系就只有24个女同学。其中23个被分到同一个班级。可以说,有些像僧人堆里的尼姑庵了。
落单的女同学过于尴尬,全班只有她一个女生,这下不能逃课了
在大部分学校里,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数量,按照比例分配一个班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那么,既然如此,把最后的那个女同学也划分进去女生班级不也挺得好吗?
在大学中,难免会有同学出于临时需要外出办事而不能去上课的情况。在一些学校里,如果缺勤,某堂课即使是有请假条,即已经获得了辅导员和学校的批准,但还是要扣考核成绩。
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一些同学选择了铤而走险。事情太着急,不得不去办,但又不想被扣平时的成绩该怎么办?那就是趁老师不注意逃课。
如果是普通专业还好,或者其他班级也好,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如果老师没太注意或者老师比较宽容的话,是会偶尔放过的。
但是在那只有一个女同学的班级中,那位女生如果逃课会显得过于显眼。
因为全班就只有她一个女同学,就连“万花丛中一点绿”也逃课了的话,做得那么明显,会被老师一眼就发现。
文理学院性别比例差距过大,落单同学自我安慰,至少成“班花”了
在大学中,学生通常都会有一些饭搭子。
或者是室友,或者是班级同学,也或者是偶然遇到并相识的同学。当然,一般都是室友和班级同学,毕竟这样大家的行动轨迹一致,也更容易走在一起。
如果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班级之间的课表(就是上课时间)不一样,如果不刻意约在一起,平时也不太能碰到。大部分学校也会根据班级来分宿舍。
而这位同学的情况既无法在班级内找到合适的女同学做饭搭子,也无法在寝室内和其他室友共同出发去上课。对“一枝独秀”来说有些麻烦,大学的课程会分单双周来上课,单周上一种科目,双周又上另一种科目。
在这时,一些粗心大意的人就总是容易将单双周的课记混。如果寝室内有同班同学倒是可以互相提醒,不在同一个班级,课程表不一样,就只能自己谨慎地记着各种日期了,毕竟没有参考意见可供选择。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上学就知道自己一定是这个班里的“班花”了,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候选人。
今日话题:你对这位“万花丛中一点绿”的女同学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