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我国高校纷纷开学,已经有许多高校公开了2022年录取本科生的数据情况。
据统计,2021年全国的高考人数为1078万,录取人数为录取1001.32万人,总录取率达到92.89%。
其中,全国高校普通本科招生总人数是444.60万人,高职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高专招生总人数是552.58万人。这样,2021年全国高校本科录取率达到了41.6%。专科录取率是51.29%。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193万人,比2021年净增长115万人。2022年,全国高校录取人数达到1108万人左右,录取率是仍然保持在93%左右的高位上。
不过,2022年全国985高校录取总人数、“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总人数和本科录取总人数,仍然没有公布出来。
2022年录取低龄学子的高校情况分析
从目前已经公布招生大数据的高校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高校年龄最小的学子,年龄都比较小。
其中,在统计之列的、已经公布招生数据的173所高校中,最低年龄17岁的本科院校仅有1所,是浙江财经大学,占比0.58%。
最低年龄在16岁的本科院校共有37所,占比21.39%。最低年龄在15岁的本科院校共有94所,占比54.34%。最低年龄在14岁的本科院校共有39所,占比22.54%。最低年龄在13岁的共有2所,占比1.16%。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全国本科院校录取13—16岁低龄少年的大学,共有172所,占比高达99.42%。
虽然,仍然有一些高校没有公布新生录取大数据,但最低年龄在13—16岁的本科高校仍然会有很多。
为什么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入学年龄越来越低
这可能是所有网友们的一个非常想了解透彻的问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因为,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13岁上大学,相当于初中一年级。14岁上大学,相当于初中二年级。15岁上大学,相当于初中三年级。16岁上大学,相当于高中一年级。17岁上大学,相当于高中二年级。
出现上述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著名高校“少年班”招生体制的影响。
今年,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录取年龄最小的学子,就只有15周岁。他来自于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名叫姚秉宸,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
除了北京大学开设“数学英才班”之外,清华大学也开设了“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和“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共录取约130人左右。
西安交通大学开设的“少年班”,每年招收初三年级的学生约200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少年班”,每年招收高一及以下的学生约50人;此外,还开设“少年创新班”,每年招收高二及以下的学生约240人左右。
东南大学“少年班”,每年仅录取10位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
由于有“少年班”提前高考机制,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学子通过报考“少年班”的途径,提前参加了高考。即使不能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的“少年班”“英才班”,但可以提前录取到其他的高校去。
第二,家长们担心孩子上不了好大学的焦虑心态使然。
为什么会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录取的低龄学子很多呢。说到底就是家长们极其焦虑的心态,害怕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导致了“托儿所幼儿园化”,“幼儿园小学化”,“小学阶段初中高中化”,“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大学化”。
在这种不良心态的作用之下,很多孩子没有了应该有的“童年时代”,考上好大学成为了唯一的奋斗目标。
在这种环境之下,有一些孩子在12、13、14、15岁,就能够录取到本科院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初中学校、高中学校揠苗助长机制的推动。
当前,有许多地方政府在考核初中学校和高中分校的时候,基本上采取单一的方式,从中考、高考的质量角度,进行考核奖励。
这就迫使一部分高中,为了教育教学质量,冒险进行“超前教学”,将一些智力水平相对好一点的孩子,提前进行初中教学或高中教学。甚至要求这些孩子,提前介入大学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训练,靠“刷题”提升成绩。
因此,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孩子,被迫过早地学习自己本不应该学习的知识。在这种机制之下,“少年老成”也就有了可能。
第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不严,甚至为了中考、高考质量,违规为一些所谓的“智力超常”学子“开绿灯”。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少数“智力超常”儿童,他们有过人的智力,学习领悟能力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大超出了生理年龄。
比如:1978年,张亚勤12岁参加高考,以610分的高分,录取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高考,12岁的龚民取得了639分高分,在高考统一招生中,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
2005年,张炘炀10岁参加高考,并且以505分的成绩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17年,广东省12岁的“神童”陈舒音参加了高考,以620分的总成绩,录取到浙江大学……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正是因为这些“神童”的客观存在,加上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疏于管理,审查不够严密,导致了所谓的“神童”频频出现。高校每年都能够录取到低龄少年,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第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录取率逐年提升,上大学已经成了较为容易的事情。
当前,我国高校的录取率已经接近93%,各省、市、自治区每年只有1-2万人上不了大学。这对于那些“自律较好”“心智发育较早”的少年,是极其有利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考录取分数线长期控制在150分、160分、180分、200分,也成了常态。考不上本科院校,考一所专科院校,轻而易举。
说到底,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管理体制。把关部门执行不到位,审核不严格,低龄少年提前参加高考似乎非常正常,相当一部分高校可以录取到低龄少年,以及所谓的“神童”,也就顺理成章了。
尊敬的网友,对这一现象您有何见解。期待网友们、家长们发表高见,为后来的学子学习升学,提供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