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在会上介绍,高考持续优化试卷结构,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介绍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张劲松/摄)
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
孙海波表示,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高考持续优化试卷结构,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比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孙海波还表示,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高考内容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性工程。孙海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命题工作体制机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于2019年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建立起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的考试评价体系,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