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村大学生都期待未来能够在大城市工作,但实际上在大城市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农村出大学生已不再稀奇,很多农村大学生走出农村,来到城市工作,期待以此改变命运。但实际上,城市生活远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美好,很多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很多农村大学生在大城市扎根困难,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意再次回到家乡,一方面是碍于面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心中的执念。其实使得农村大学生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照样可以出人头地。
农村大学生的尴尬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扎根困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最近几年农村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30%,也就是只有近7成的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很多农村大学生或学校所在地在大城市或从外地高校毕业后来到大城市,期待在大城市机会众多的求职平台中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在大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生活幸福指数不高,虽然薪资待遇不错,但是物价消费也相应提高。
大城市月工资1万与小城市月工资一万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不少毕业生在大城市工作成为“月光族”,照这样下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够在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对家境本就一般的农村毕业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很多农村毕业生在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便会选择离开,难以在此扎根。
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回老家
在农村考上大学,可以算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在左邻右舍眼里考上大学意味着能够走出农村,能够在大城市学习,将来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在大城市工作。所以很多农村毕业生即使毕业后在大城市混得不好,也不好意思回到家乡,原因主要是碍于面子,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部分农村大学生进退两难。
渴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去到大城市发展的执念
即使大城市生活幸福指数低,打拼不易,不少农村大学生还是选择在大城市工作,他们不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回到家乡,而是内心有一股执念,那就是一定要走出农村,去到大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在大城市生活困苦,远不及在家乡工作的舒服,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因为一旦放弃,内心的梦想便会灰飞烟灭。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很多在城市打拼的农村大学生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他们只能选择直面大城市的不易。
农村大学生陷入尴尬和进退两难境地的原因
很多农村大学生学校层次集中在二本和三本
不得不承认,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使得他们要想考上双一流大学,变得有些困难,当然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国内名牌大学,成为所谓的“寒门贵子”,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学生,他们的学校层次集中在二本和三本。而在当今“本科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的学历现状面前,使得他们在就业时不占优势。
就业资源短缺,就业平台相对狭窄
成长在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多十分独立,因为父母可能在学业和就业方面给不了自己太多的帮助,所以他们只能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但他们相对缺少就业资源,也会因为学校层次或地理位置等的原因使得他们错失很多招聘信息,从而导致他们的就业平台相对狭窄,不易找到十分要好的工作。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与城市学生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相比,农村学生多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即便个人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赋,但也会因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而使得自身天赋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农村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不足,因为他们所成长的环境和学习的环境没有提供给他们很好的培养个人创新能力的条件。
知识依旧可以改变命运,农村大学生照样可以出人头地
努力提升学校层次和学历水平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大学生中很多人学校层次不错,其中不乏清北复交等头牌大学,而且很多学生读到了硕士甚至是博士。所以只要努力,农村大学生照样可以进名校。通过学校层次和学历水平的提高,不断拓宽个人的眼界和高度,接触不同圈子,积累不同人脉,提升综合能力,以使自己在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
把握住校招的机会
不但是对农村大学生而言,对所有的毕业生都同样如此,一定要抓住校招的机会,也就是春招和秋招,因为校招仅面向应届毕业生,而且很多优质企业会提供一些很好的岗位,所以如果能够通过校招进入大企业是最好不过的。即便在企业工作不顺利,但只要获得了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曲线救国”,再次就业也不是不可以。
适当考虑编制考试
农村的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都很强,因而不妨考虑各个地区的编制考试,如果考上了也意味着获得了“铁饭碗”,工作十分稳定,而且薪资待遇也相对不错,更重要的是在编制考试中,不考虑学校层次,具体一本还是二本,只会限制本科或研究生,所以相当于大家在同一起跑线,因而机会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