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给他讲题, 就知道他不可能考清华”, 谈及天赋, 学霸说出大实话

几乎每位家长都曾或多或少地抱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优秀的家族希望后代能继承家业,一代更比一代强;平凡的父母则希望子女能“咸鱼翻身”,改变出身。

培养出学霸,无论在什么层次的家庭里,都是值得光荣的事。可是有时候,我们的思维里似乎总喜欢夸大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以至于难以理性地对待“成绩平平”的学生。

“给他讲题,就知道他不可能考清华”,学霸说出大实话

有人会说“绝大多数人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光是克服懒惰这一关,都没有通过”。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无法出类拔萃的同学,多半是因为不够勤奋。

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看看高中生的学习状态,有多少人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但他们都能考上名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可是他们真的不够勤奋吗?也有人说“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天赋有多重要”,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讲,“努力”这种习惯也是一种天赋。

同样是点灯熬夜,有人休息一晚就重新恢复活力;有的同学就越来越困倦,陷入了恶性循环,学习效果不理想,依然要被认为“不够努力”。

天赋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我们来听听学霸怎么说。有媒体工作人员采访了一位清华大学的男生,他的回答真是叫人“清醒”,可谓大实话。

这位同学几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回答说:考名校要靠天赋。他举了个生动又现实的例子,“高中时你给一些同学讲题,讲着讲着,就知道他不可能考上清华”。

简单的一句解释,却透露着学霸看待普通学生的真实感受,真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很多家长自己上学时可能没有认真学习过,等子女读书时,便以为勤奋能解决一切。

其实只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才能体会到被学霸“智商碾压”的感觉。同样的老师讲课,学霸听完马上就理解,普通学生可能要思考很久才能明白。

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学霸用几分钟就算完,普通同学来寻求帮助时,他可能要用20分钟一步步地详细解释和引导,对方才能听懂大概含义。

而这样的差距,每天都在发生,久而久之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从这个角度看,“龟兔赛跑”是很缺乏激励作用的故事,因为现实里有天赋的“兔子”不会停下脚步。

除了天赋,家庭在教育上的支持也至关重要,看完生源背景就懂了

以前我们常说“寒门出贵子”,认为不好的家庭条件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现在看一下名校的生源,你可能会发现不一样了。

有人在清北校园里随机问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回答几乎出奇的一致。来自教师、国企高管、律师、工程师、公务员等家庭的学霸占了大多数。

或许也正因如此,如果高考时真的出现纯粹的“寒门子弟”,会比以前更加引人注目,因为属实太少了。想考上清北这种名校,除了天赋,家庭的教育支持也很重要。

有位男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的家长学历比较高,在当地也认识很多教育行业的朋友。他们从很早就为儿子规划了读名校的步骤,能找到名师指导,这是很多同学得不到的资源。

努力是为了超越自己,不要总是跟别人比较

看到这样的现实,或许很多同学和家长要叹口气。既然天赋和家庭的资源如此重要,普通同学岂不是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

其实我们了解事实的目的并不是要选择放弃,而是用更理性更持续的态度去努力。在我们的培养体系中,总是习惯性地将学生们互相比较,分出不同“层次”。

这或许也是东亚学生们“内卷”程度更高的原因之一,好像只有比大多数人更强,才能算“优秀”。以至于不管普通同学多么努力,只要结果没有很出彩,就被家长否定。

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前期会很刻苦,在发现无论怎样做难以让家长满意后,索性再也不相信“天道酬勤”。

笔者认为,更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明白,努力是为了超越自己,没有必要过度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家长也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比较去否定学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