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我的论文怎么就不是论文? 职评教师锥心一问! 老师, 你有中招吗?

又是一个职称评审的时节,各种故事轮番上场,层出不穷。只要说到职称评审,论文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无论是校内初评,还是到省市里评审。尽管现在,对论文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它依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

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年有3个高级职称的名额,但是参与的人数却有近30人,差不多到了10个选一个的地步。这么多人竞争3个名额,可想而知,其中的竞争激烈程度。学校规定材料必须在9月20日上交。但是,在上交那一天,同办公室的高老师突然冒出一句,我要是知道论文是CN 刊号的就能在总分上加上10分,我就应该早一点弄一个出来啊。现在,突然说要这样一个东西,到哪里去抓瞎呢?

知道了CN刊号在评审中的重要性(要知道,就是文化课中考县第一也只能加5分),高老师还真的是长袖善舞,没两天就敲定了一篇(也就花了几百元)。只是文章必须到10月20日左右,但是他说,自己已经和教育局的人说好了,先报题目,到评审的时候再把论文放进去。

可是,现在校内初评,这篇论文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高老师还有两个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在——这两个奖项是其他的老师没有的。高老师也因此在初评的时候拿到了第二。

但是,公示的第一天,高老师就被其他老师挤到了第三的位置——据称有老师担任班主任这一项赋分在评审的时候被忽略,现在被查出来了。

高老师本来放到肚子里的心又被提到了嗓子眼上,万一要是再有一个什么幺蛾子,还有什么机会呢?高老师深悔自己没有及早准备CN刊号的论文(这其实哪能怪高老师呢?学校初评的文件出台也就三五天的时间啊——说句小人的话,加上这一条为某个人准备的也未可知)。

高老师这还不是最悲催的?最悲催的是福建南平的赵老师。他为了评职称,花了两三千元在刊物上发了两篇论文。说好的是核心期刊,但是到了市里评审高级职称的时候,却不被承认,说这是“一号多刊”,不能算是在CN刊物发表的论文。

而就是因为被人抓住了这个小辫子,他的高级职称就泡了汤——这样的打击,谁能受得了——要知道,参评了之后,3年之内在学校内是没有了竞争资格的啦。

什么是一刊多号?就是一份杂志在一个周期内出版了几期。说简单一点,就是一本教育类月刊,你一个月只能出一本,而现在它一下子出了几本。这其中只有一本被认可,而其他的属于增刊,是不被知网等权威机构收录的。在这样的所谓增刊上发表的论文是不被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因此,这样的论文自然就不能算作是发表的论文了。

这其实是哦有着明确规定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胎呢?这其实就是出版社和职评教师各取所需。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媒越来越式微,而教育类的刊物更是每况愈下,发行的份额越来越低。不说别的,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原来还有几本教育类的杂志,而现在连一本教育类的杂志都没有订阅。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刊物要生存,自然就要拓宽财路。怎样来为杂志社找到钱呢?一号多刊就应运而生。知网收录的那一本是正刊,而其他的就是为评职称而设——因为上这些期刊的都是教师们花钱买的版面,只为评职称而用。

而教师呢,为了评职称,尽管知道自己被宰,也会忍痛掏钱。毕竟和评上职称相比较起来,这个支出只是九牛一毛,老师们还是乐于掏腰包的。

但是,现在,因为“一号多刊”的现象愈演愈烈,对于论文真实性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因此“一号多刊”问题就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而很不幸,赵老师就成了撞到了枪口上的那一个。

其实,要想彻底治理“一号多刊”的现象,只要在教师职评的时候,不把论文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就可以了。老师们没有了需求,杂志社就是怎么摇旗呐喊,恐怕也没有哪一位教师回应吧——谁愿意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做无用功呢?

亲爱的读者,对赵老师因为一篇论文被判定为“一号多刊”的衍生物而被撤销评审资格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