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一个色情女主播去当了支教老师

前段时间,一个女生去山区做支教

支教结束后,她把自己的感受连同照片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

然而寻常的分享行为,却引来了骂声一片

争议的根源来自于她的身份:一名贩卖自己的性感照为生的“福利姬”。

1. 做支教的“福利姬”

福利姬,顾名思义,指的是提供“福利”的女性。

她们利用自己的身体,拍摄色情擦边或色情的图片和视频,依靠售卖这些内容来赚钱。

为了扩大知名度,她们会在各大平台设立账号。

通过发布擦边内容,对不同等级的内容明码标价,再引流付费客户到自己的私密群或其他网购平台。

显而易见,她们的行为是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在道德层面,不少人对福利姬嗤之以鼻。

认为她们既不自爱,也丢了自尊,和性工作者没什么区别。

社交平台有没有关注福利姬,一度成为女生自查“男友道德程度”的判断标准。

女生N(化名),是福利姬中的一员。

N在圈内小有名气。与其他福利姬一样,她经常在社交页面上传各式性感照。

然而,她前段时间更新了一条画风截然不同的动态:

她去山区支教,看望留守儿童,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文具当礼物。

除此之外,更新的动态里还有一张她的自拍照。

妆容清淡,长发扎起,身着基础款灰色卫衣,衣服上印着支教机构的名称和二维码。

与平时暴露风格的她,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福利姬”

“支教老师”

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竟然出现在了同一个人身上。

这极端的身份反差,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支持她的人,夸她人美又心善。

不论什么人什么职业,做好事就应该被赞扬。

反对她的人,骂她侮辱了人民教师的名声。

恨不得她立刻澄清这些照片都是在弄虚作假。

他们憋不住内心的愤怒,直接通过她衣服上的二维码联系支教机构,扰乱了机构的正常运行。

在无休止的争论声中,她不堪其扰,删除了全部的支教内容。

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发任何私下的内容了。

本想献爱心,却意外成了网暴的受害者。她只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重新做回粉丝眼中那个“色情机器人”。

一个女生当福利姬,贩卖自己的性感照,是自甘堕落的坏女人

一个女生去做支教,忍耐环境的脏乱苦,是高尚善良的好女人

可如果她跨越了两者之间的那条线,她又是什么?

2. 回归本意的“女菩萨”

无独有偶。

几年前,也曾有这样一个过着“双面人生”的女生——好好(化名)。

她曾是某直播平台的一姐,享受着无数粉丝的追捧。

与福利姬相似的是,女主播这个职业,在平台监管不严格的那段期间,常常通过暴露的衣着来吸引观众。

因此,她们也常常成为“擦边”一词的代言人。

在当时的2016年,做主播还远远没有现在吸金。

为了赚更多钱,不直播的日子里,好好还会兼职中老年女装的模特。

年轻貌美的性感女主播,与中老年女装模特。

这两个角色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身份上,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跨度。

然而这还不是她的最大反转。

在连续的四年间,她常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预告,要去农村做支教、去寺庙做义工,并让直播观众们等她回来。

支教期间,她服装朴素,在厨房忙着切面,为学生们做饭。

还住在破旧的土屋里,木板床上只有一层薄薄的褥子。

单凭这几张图,没有人会相信她同时是风情万种的女主播。

在公益活动结束后,她还会和学生们合影留念。

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份给其他人带来负面的影响,她也会贴心地为每个人用表情包打上码。

在学生们的眼里,她只是一位美丽又善良的老师。

靠脸吃饭的她,在一次次支教中几乎要砸了自己的“饭碗”。

皮肤晒黑手上长茧,她已然习以为常。

山里太过潮湿,她全身的皮肤时常长出大面积的湿疹,又红又痒。

她只能在支教结束后先去医院治疗,等湿疹消退后再给粉丝直播。

在滤镜和化妆下,没人有会想到,她不久前才发了湿疹。

这些关注中,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声音。

一开始,很多人怀疑她是在作秀,在“立人设”,在利用无辜的贫苦儿童炒作自己。

他们试图扒出她造假的证据,却一无所获。

在不间断的质疑声中,她仍旧坚持着这样的双面人生。

每年抽出几个月参加公益行动,其余时间还是那个性感女主播。

她维持着两者之间的那条线,不愿意粉丝在直播间询问支教的事情,也不想大家给自己的学生们带去不必要的关注。

「直播是给大家表演,而生活是自己的」

“女菩萨”,本来是粉丝对于她们职业的一种调侃。

她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个词拉回了本意。

3. 不该存在的线

可同样是去做好事,为什么她们就会让人感到格外别扭?

因为在社会默认的运行方式中,职业贵贱等同于从业者的人格高低。

最新一季的脱口秀里,一位同城配送的小哥讲述了自己生活中遇见的“职业形象偏见”。

他因为配送时骑着电瓶车,就被小区保安直接叫做“电瓶车”。为了回击,他直接管保安叫“对讲机”

职业像一个面具,代表着某一个群体的集体形象。

奉献的、兢兢业业的、一丝不苟的老师;

勇敢的、奋不顾身的、一心为民的警察;

无私的、关怀备至的、救死扶伤的医生......

其中,也包括了“不配为师”的福利姬、女主播。

这一个个饱含刻板印象的标签,将职业背后的人群变成了统一的符号

但当真实的她们将生活中的不同面貌展现给我们时,我们才会惊讶地注意到,原来她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

有善良助人的心,也有灰暗的一面;有向上挣扎的痛苦,也有向下逐流的懦弱。

一个具体的人,始终是复杂的。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羊脂球》中,刻画了一个被人唾弃的底层妓女。

她和来自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亡港口,因为妓女的身份遭受了他们的百般歧视后,仍然愿意在大家挨饿的时候将为数不多的食物分出去。

我们之所以对于她们表现出的反差,感到如此“矛盾”,其实是受到了父权社会观念的潜移默化。

他们要求女性必须在成为“圣女”或“娼妓”中二选一站队。

两者承载的功能不同,一个是生育后代,一个是泄欲工具。它们中间,必须有一条明确的“界线”。

这是性的双重标准,也是对女性的分离支配。

这也就是为什么家庭主妇援交、妓女有孩子、福利姬去支教等等“跨线”行为令一些人难以忍受的原因。

规训和道德如同一道道泾渭分明的分割线,把人切割成不同的群体。

但这种基于偏见的秩序,往往会伤害真实、具体、复杂的个体。

它也阻挡了我们认知复杂世界的能力,体恤他人挣扎与痛苦的共情,打响一场场占领道德高地的骂战。

人是立体多面的。某一面,并不能成为被审判的全部理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