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将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天宫课堂”自推出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两次太空授课,“天宫课堂”是怎么备课的?本次“天宫课堂”与以往有何不同?什么样的实验项目才能入选?一起来了解。
“天宫课堂”第三课
具体课程有哪些?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如何备课?
据“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介绍,包括航天系统的专家、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中小学老师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天宫课堂”备课。“天宫课堂”开课前,航天员需要反复测试保证实验效果,他们把测试结果反馈给地面的专家组,对内容进行反复确认和沟通。大家看到的授课内容只有几十分钟,但实际上准备过程很长。
本次“天宫课堂”与以往有何不同?
本次“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了,相应在直播当中用到的摄像机机位和保障设备变得更多,地面调度的操作也更加复杂。
“天宫课堂”的直播信号主要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回传到地面。在这次的太空授课中,飞控团队也首次采用双中继卫星分别跟踪的方式,确保图像话音稳定回传。“一颗天链中继卫星跟踪问天实验舱,另外一颗中继卫星跟踪天和核心舱,两个跟踪弧段有交叠。首先问天实验舱进行图像话音的下传,然后在中间两个星的搭接弧段,择机进行图像话音的切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信调度原旭东说。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稳定流畅,科技人员也制定了周密的方案预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信系统工程师孙宇介绍,“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图像话音质量和传输的可靠性。”